發改委決定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廣東省、廣西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將現行以成本加成為主的定價方法改為按“市場凈回值”方法定價,選取計價基準點和可替代能源品種,建立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調整的機制。
關于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的推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大多數意見肯定了天然氣價格試點改革的積極意義,并期待國內的天然氣價格能夠逐步下降。分析人士指出,從長期來看,國內的天然氣價格必然會逐步上漲,絕不會在當前的價格基礎上逐步下跌。
之所以持這一觀點,是因為國內的天然氣價格改革從本質上來說是推動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和國際化。目前政府為了推廣天然氣的使用,強制壓低了天然氣的使用價格。當然,由于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所占的比例較低,較低的價格不會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但是隨著天然氣使用量的逐步增加以及價格的逐步市場化,必然要求天然氣價格逐步回歸,并逐步與國際價格接軌。這是一個長期演進的趨勢,也是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必然帶來的結果。
新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機制將現行以“成本加成”為主的定價改為按“市場凈回值”定價,并選擇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作為可替代能源品種,按照兩者的進口價格作為價格參照基準,最終確定天然氣基準價格。也就是說改革后的天然氣價格將會直接與燃料油、液化石油氣等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而燃料油、液化石油氣的價格與國際油價息息相關。
有分析師表示,從長期來看,國際油價持續上行的態勢不會發生變化,這也決定了燃料油、液化石油氣等能源的價格也將保持長期上升態勢,由此可以預見國內的天然氣價格也將逐步上升。為了穩定天然氣價格,政府采取了多項積極措施。從短期來看,這些措施固然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從長期來看,天然氣價格逐步上升的趨勢不可逆轉。
據有關數據顯示顯示,“十二五”期間國內天然氣市場將會迎來井噴,天然氣的使用量將會大幅上升,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也會不斷提高。理順天然氣價格機制,推動天然氣產業的健康發展對于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