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救助希臘的第二輪紓困方案的獲批及伊朗局勢進一步緊張,使得國際油價創出9個月以來的新高。
在歐元區財長昨日凌晨同意對希臘進行第二次救助之后,市場預計經濟向好將推動原油需求。而伊朗揚言將對西方國家進一步的石油禁運則讓市場擔心供應不足。受上述因素影響,昨日布倫特原油期貨一度升至每桶121.15美元,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則觸及每桶105.44美元。
昨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從伊朗進口的原油環比(較上月)下降了14%。中國是伊朗原油第一大進口國,第二大進口國是同在東亞的日本。
受國際油價持續攀升影響,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加權均價連續移動變化率也在迅速向4%挺進。根據安迅思息旺能源提供的數據,截至2月20日,已經達到2.82%。
“伊朗斷供”長遠影響難料
伊朗當局周一稱,要將石油禁運從英法兩個擴大到其他歐洲國家。此舉一度刺激紐約油價漲至105.44美元一桶,創出9個月以來的新高。
不過,國際能源署(IEA)能源市場及安全部門主管Didier Houssin稱,原油市場能夠應對與制裁相關的伊朗石油出口量下降,包括對歐盟原油供應的突然中斷。
“伊朗問題對國際原油市場有著很大的心理影響,這會推高中短期國際油價。不過對于長遠影響,恐怕很難說,全球經濟基本面并不樂觀,我們可以看到今年12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貨價格實際上是低于現在的價格。”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儲節旺稱。
“我們認為伊朗對法國和英國的斷供不會對市場產生實質影響,因為它們(這兩個國家)已經停止從伊朗購買原油。”Didier Houssin稱。
新華海外財經報道顯示,歐洲石油買家在制裁前已經減少對伊朗石油的采購,3月運往歐洲的石油減少逾三分之一,大概每日逾30萬桶。
不過IEA警告稱,伊朗和西方國家之間的僵局或將令油價接近2008年的水平,從而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壓力。
中國降低伊朗原油進口量
伊朗1月石油出口平均每天為210.7萬桶,去年12月為每天214.5萬桶。現在伊朗正在積極尋求新的買家。伊朗方面稱,希望將原油賣給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
不過,昨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減少從伊朗的進口。
中國1月進口伊朗原油2083910噸,約合每日490727桶,去年12月為每日572761桶。這意味著中國1月進口伊朗原油同比(較上年同期)下降5%,環比降幅則高達14%。伊朗原油出口總量的約20%輸往中國。
去年1-11月,伊朗原油占到中國進口的11%,位列第三位,第一、第二位分別是沙特和安哥拉。
“中國要通過進口其他地方的原油來完全替代進口伊朗的原油難度不小,且會付出更高價格。”儲節旺稱。海關數據顯示,1月中國自俄羅斯和沙特進口原油量分別增202.94%和14.32%,達2470898噸和4816272噸。
彭博社報道稱,中國和伊朗的國家石油公司未能及時續簽合同。
路透社則援引一名直接了解中國與伊朗間原油供應協議的中國業界高管的話稱,根據一份2012年定期合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旗下的中國聯合石化2012年自伊朗進口原油可能同比減少10%-20%,主要原因是,在于上周“原則上”達成的新合約存在信貸及價格爭議,導致中國聯合石化第一季度已經大幅減少進口。
總部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Schork集團總裁Stephen Schork稱,除非中國和日本這兩個大買家對伊朗采取實質性的措施,否則伊朗將繼續虛張聲勢,小打小鬧。Stephen Schork稱日本占到了伊朗原油出口量的14%。
另外,昨日凌晨,歐元區財長通過向希臘提供1300億歐元的援助方案,以為希臘經濟紓困。
“希臘的債務協議改善了大宗商品市場的氛圍。”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的分析師卡斯滕·弗里奇說,“這提升了參與者的風險偏好。”
至昨晚截稿時,洲際交易所(ICE)4月交割的Brent原油期貨報于119.81美元一桶,跌0.2%;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4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貨報于104.96美元一桶,跌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