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和《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對膜技術的重點關注,業內專家認為,高性能膜行業發展關鍵是掌握高端原材料制備,并重點突破水處理、燒堿、動力電池及光學聚酯4個領域用膜的技術開發和應用推廣。這是記者從3月16日中國膜工業協會在北京舉辦的高性能膜行業發展座談會上獲得的信息。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宋顯珠表示,近年來我國膜行業發展較快,但存在創新能力弱、產品種類少、企業規模小、高端膜材料依賴進口等問題。譬如,水處理領域從事微濾超濾的企業不少于500家,但5億元產值以上的不足10家,相關技術標準更是缺乏。工信部、財政部、發改委等部門未來將對膜技術開發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
他提出,制約膜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是原材料供應。聚氯乙烯、聚丙烯等基本可立足國內,聚偏氟乙烯等高性能材料則大量依靠進口。膜材料制備需要在原材料處理、雜質去除、產品在線檢測以及膜材料超薄化、復合化等方面進行攻關。
浙江大學朱寶庫教授和山東藍景膜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晨等提出,解決原材料缺失的問題,首要把聚砜、聚醚砜、聚酰亞胺、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等常用材料進行區分,找出共性材料和特性材料,針對行業需求組織攻關。
宋顯珠指出,膜行業下一步突破的重點是水處理、燒堿、動力電池、光學聚酯4個領域用膜。我國海水淡化用反滲透膜90%依賴進口,國產膜需從膜組件穩定性、使用壽命、水利用率等方面進行提升。我國燒堿年產能為3400萬噸,離子膜法占86%,但所用膜卻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目前東岳集團全氟離子膜已獲突破,應提高質量并加強應用推廣。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目前仍處于突破中。受平板顯示、點控觸摸技術帶動,光學聚酯膜發展迅速,未來主要應加強添加劑、涂布設備的開發。
工信部原材料司石化化工處處長蔣健表示,在充分了解行業現狀的基礎上,工信部將出臺《高性能膜行業發展指導意見》,明確技術研發重點、產業化方向,著力解決行業創新能力弱、企業規模小、同質化競爭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