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刊文稱,過去兩個月大宗商品價格大跌,新興市場這盞全球經濟復蘇的“明燈”光芒漸失。
報道稱,巴西和印度經濟大幅放慢,而中國受到全球貿易放緩影響,經濟也跟著減速。另外,油價下跌將近30%已沖擊到俄羅斯經濟。
“這是全球經濟漫長復原期的一部分。”匯豐新興市場研究主管PabloGoldberg說。
此前受惠于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以及強勁的政府、銀行及家庭資產負債表,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取得7.5%、6.2%的經濟增長。
這些經濟體的出色表現幫助推動大宗商品價格達到高位。湯森路透/Jefferies商品研究局指數(CRB).CRB因新興經濟體需求強勁,在2008年中期曾觸及471上方的紀錄水準,隨后回落,并從2009年底直至2011年中期再度揚升。
但隨著中國顯示出放緩跡象,該指數挫跌,自今年3月以來累計下降18%。
在美國家庭償還債務且銀行業清理資產負債表之際,外界原本希望新興市場能使全球經濟安然渡過漫長而痛苦的康復期。
但后來歐洲政府債務問題涉入,令緩慢的復蘇道路延長。下周末將召開歐盟領導人會議,但他們已警告稱不要指望會出臺任何有關這場歷時兩年半之久債務危機的快速解決方案。而這種漸進的方式將令歐元區在數月甚至數年內處于一個危險的狀態
目前新興市場的增長動能也在減退。歐洲和美國的需求正在滑坡。盡管新興經濟體國內消費市場已經有所增長,但出口仍是其經濟非常依賴的部分。
去年實施的一輪央行緊縮行動正開始產生影響。中國2010和2011年累計加息1.25個百分點,巴西和印度各加息3.75個百分點。
另外,歐債危機掀起的金融市場動蕩局勢,讓投資者對高風險資產退避三舍。同時,重組和補充資本的西方大銀行都紛紛撤離新興市場。所有這些因素,都在抽離對新興市場的投資。
國際金融協會(IIF)估算,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銀行已經從拉美和東歐撤資1900億美元。
TDEconomics資深經濟分析師MartinSchwerdtfeger稱:“這破壞了他們為投資項目融資的能力,進而又放大了不確定性升高和發達經濟體需求前景趨疲對新興市場固定投資帶來的負面影響。”
投行已開始調降新興市場的增長預估。巴克萊資本對今年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率的預估調降0.2個百分點,至5.6%,2013年預估調降至6.2%。
瑞士信貸更悲觀,對今明兩年的預估增長率均調降0.4個百分點,至5.1%和5.6%,并警告稱,若歐洲問題加深,還可能發生更糟糕的情況。
瑞信警告稱,不要期望新興經濟體會第二次挽救全球經濟增長。“我們或許沒有處于新一輪全球衰退的邊緣,但處于全球繁榮開端的可能性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