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石化正式啟動了其石油工程板塊的專業化重組工作。隨著該項重組在年內的完成以及相關資產在H股的上市,可以預見,國內、國際油服市場格局將發生重大調整。今后,伴隨著國內石油企業在海外油氣資源量的增加,由國際油服巨頭壟斷的海外油服市場份額,也將更多地被國內油服企業所分享。
普光天然氣凈化廠
元壩氣田重慶鉆井
年內完成重組
“我們很多石油工程類資產都要從油田分離出去,并入到剛剛成立的石油工程公司。”在四川閬中元壩氣田項目部,西南石油局有關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由于中石化已經定下了“人隨資產走、資產隨業務走、職工待遇不減、職級不降。”的原則,因此重組對于油田的一線員工而言雖然事關重大,但并未遇到很大阻力。
長期以來,中石化石油工程類資產,分散在江漢、中原、西南等十余家不同的油田分公司及石油管理局內部,難以發揮專業化集合優勢。有鑒于此,傅成玉上臺之后,即提出專業化重組思路,垂直整合分散在各油田的石油工程類資產。
在6月底召開石油工程專業化重組動員會之后,中石化油服板塊的輪廓已經清晰:集團石油工程業務將從旗下油田企業整體剝離,剝離后的資產將組建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簡稱油服公司)及其下屬8個地區石油工程公司,以及地球物理勘探、地面工程建設和石油機械等3個石油工程專業化公司。
新成立的油服公司將專門從事石油工程施工和技術服務,目標是成為世界一流的油服企業。中石化關于石油工程專業化整合重組的指導意見顯示:重組后的油服公司由總部石油工程管理部等5家單位以及油田企業下屬石油工程業務單位組成。
油服公司旗下物探板塊——中石化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由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勝利、中原等8家非上市油田企業的10家物探公司,以及國際石油工程公司物探工程部組成,定位是集團參與國內外物探工程服務的市場主體。
油服公司旗下的工程板塊——中石化地面工程建設公司,由油田勘察設計院、油田建設、建筑工程等二級單位以及國際石油工程公司地面工程中心組成,定位是集團公司管道、油田地面工程設計與建設的專業化公司。
實際上,中石化的專業化重組的腳步,在2007年陳同海主政之時便已經邁出。以西南油氣田為例,2007年,為進一步發揮專業化優勢,當時的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南方公司、中南石油局、中南分公司、西南石油局、西南分公司六家被整合為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氣分公司和西南工程公司三家。
2010年蘇樹林主政后提倡一體化,又將西南工程公司并入到西南石油局。此次的專業化重組,則是將西南油氣田的石油工程資產并入到新成立的石油工程公司之中。今后,西南油氣分公司將以勘探開發主業為主,西南石油局則主要負責基地服務和后勤保障。
“這次的專業化重組步子邁得更大,因為要將石油工程公司拿到H股上市。”有內部人士評論。
未來,包括下屬公司在內,油服公司注冊資本將達到40億元,按照計劃,今年將基本完成人員、資產、債券債務劃轉和下屬公司組建工作,并力爭“十二五”后期在H股上市。
普光氣田
機械資產受關注
除物探和工程板塊外,油服公司旗下另一機械板塊——中石化石油機械公司更加引人注目。
該板塊由中石化旗下石油機械資產組成。其中,江漢石油管理局旗下的石油機械資產,是該板塊的重中之重。據江漢油田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江漢油田包括勘探開發、石油工程、機械制造、鹵鹽化工四大板塊。
其中,旗下江鉆股份牙輪鉆頭年產能力世界第三。江漢石油管理局的另一家重要企業,中石化第四石油機械廠主要生產鉆井工程、采油及井下作業等設備,出口占國內同類產品出口的60%,年產值20億元以上。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我國第一個頁巖油氣產能示范區——四川涪陵大安寨頁巖油氣區塊現場了解到,四機廠已經為該項目生產了3臺鉆機和1套2500A型壓裂機組。
據了解,目前四機廠的壓裂設備和水平井技術排在國內前列。水平鉆井和分段壓裂技術是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的基礎。隨著致密油氣、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逐步進行,水平井的數量將可能呈現快速的增長。資料顯示,中石油的水平井數量從2006年的522口增加到2011年的1018口,占其國內新鉆井數量的8%;中石化水平井數量從2006年的161口增加到2011年的1000口左右,占其國內新鉆井數量的25%。
未來中石化石油機械板塊前景巨大。根據目前集團規劃,未來四機廠將隨油服公司一同在H股上市。盡管如此,仍有關注的券商認為,四機廠應單獨在國內上市。
“油服設備既屬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又是進口替代行業,如果放到大資產里一同上市,很難體現單個企業價值。”該券商人士認為,目前機械制造類企業分拆上市趨勢很明顯,最典型的例子是中聯重科要將環衛機械資產置出。即便是四機廠隨油服公司在H股上市,也可以考慮今后在合適時機回歸A股,前提是解決好關聯交易。
除油服板塊外,中石化其他板塊的專業化重組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近日,中石化宣布成立煉化工程公司,市場分析其未來同樣擬在H股上市。截至目前,中石化已經完成了中石化股份、石油工程、煉化工程三個清晰的板塊架構。按照目前的思路,未來潤滑油業務和非油品業務,也可能在專業化重組之后分別上市。
劍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油服,是指在油氣田勘探、開發和生產的過程中,從事物探、鉆井、測井、錄井、固井、完井井下作業、工程和環保服務、開采油氣、修井和增產等技術服務,以及相關的裝備、工具、液體和耗材制造等細分行業的統稱。
根據Spear&Associate的報告,2011年全球油田技術服務市場規模約2709億美元。根據技術服務和裝備制造市場規模的比例關系,中金公司油氣行業分析師關濱預計,全球油田設備、工具和耗材等裝備的市場規模約為900億美元。
早在2011年5月,傅成玉在中石化集團股東大會上就表示,分拆上市有利于各技術服務公司走出去探索市場,尋求更大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為,中石化率先整合油服板塊,正是看中了國內、國際兩個巨大的石油工程服務市場。
在國內,老油氣田開發難度正進一步加大,引進高端油服企業提高產量將是必然;西部地區的新油氣田為了快速達產,也對專業油服公司有很大需求;而外資公司在中國合作勘探的區塊往往地質構造復雜,一般也傾向以市場招標的方式選擇油服企業。
除此之外,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過程中,將閃現大量新進入的民營、外資和非石油主業的國有企業,由于缺少勘探經驗,這些企業對專業化油服需求更大。
業內人士認為,將油服資產單獨拿到H股上市,會使企業的獨立性大幅提高,有利于中石化油服公司在國內獲得更多的集團外業務。
而在國際上,斯倫貝謝、哈利伯頓、貝克休斯和威德福等少數企業獨自或聯合控制著物探、鉆井、測井、工程建設等主要油服項目,占據大部分國際市場份額。海外市場對油服專業技術要求高,甲方往往要求油服公司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關濱認為,圍繞核心業務,進行產業鏈延伸,是中國油服公司未來打開國際市場的重要手段。
正是看到了國內、國際兩個廣闊的油服市場,傅成玉提出了專業化重組石油工程板塊的設想。相關數據顯示,三大石油集團海外油氣權益產量已經從2005年的2500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8600萬噸。2015年,三大石油集團海外規劃權益油氣產量可望達到2億噸。
日前,中海油擬斥資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隨著中資石油公司海外油氣業務的擴大,國內油田技術服務和設備公司將可能采取“跟隨戰略”,隨中資油氣公司進入國際市場,國內油服企業可以憑借三大公司的海外訂單和中國人工成本優勢獲得市場機會。
除此之外,成立專業化的油服公司,還有利于今后進行海外并購。2008年10月,中海油收購了專門從事石油鉆探的挪威公司AWO,這是我國油服企業首次收購海外油服公司。業內人士認為,受種種因素影響,國字頭石油企業收購海外油氣資源往往會遇到很多阻力,而收購海外油服企業,對于國內石油公司而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進行專業化重組上市的并非僅僅是中石化。據了解,中石油幾大油田旗下的油田鉆井公司,已經打包進入了長城鉆井,但錄井和測井等其他油服業務仍在油田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