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份以來,受歐債危機和國內房地產政策調控的影響,鉻鹽產品價格一路下滑,致使許多鉻鹽企業成本倒掛,虧損嚴重,紛紛停產、限產。而今年7月份以來,由于主要原材料鉻礦等也隨之大幅降價,鉻鹽生產已有微利可圖,加之政府拉動內需政策陸續出臺,增強了鉻鹽企業對市場回暖的信心,一些企業開始恢復生產,鉻鹽市場逐漸趨穩,形成了一種低價位運行的平衡狀態。
記者了解到,鉻鹽市場的不振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近幾年,國外對鉻鹽生產的要求日益嚴格,西歐等國家鉻鹽企業幾近關停,致使生產陶瓷、建材的傳統國家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日本等,只能壓縮產量或進口鉻鹽。由于緊缺,前幾年鉻鹽市場一直處于高價位運行,行情持續走高。一些國內企業在利益的趨使下不斷改進工藝,增加產能。國內鉻鹽產能從2008年的22.6萬噸增加到現在的30多萬噸,占國際市場的30%以上,成為鉻鹽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
然而,去年9月份以來,由于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整體疲軟,下游需求減弱,我國鉻鹽出口受阻,出口量逐步下行。在國內,由于鉻鹽是基礎性原材料產品,廣泛應用于冶金、顏料、染料、陶瓷、油漆、油墨、木材防腐、耐火材料、研磨拋光等行業,這些行業都與房地產有密切的關系。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國內鉻鹽下游需求不旺,市場疲軟,成交量不足,產品價格大幅下滑。
在歐債危機和國內房地產調控的雙重作用下,鉻鹽產品價格自去年9月份以來,以平均每月1000元(噸價,下同)的下降速度一路下滑,至目前,重鉻酸鈉從18000元下降到9000元,鉻酸酐從36000元下降到26000元,鉻綠從39000元下降到28000元,企業紛紛停產、限產,開工率不足50%。
治理鉻渣污染也加大了生產企業的成本。鉻渣治理是一項世界性難題,由于鉻渣污染問題長期以來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導致鉻渣污染事件頻發,如云南陸良事件等。近年來,國家環保部門重拳重典整治危險廢物,重中之重是鉻渣污染。而鉻渣治理費用較高。據業內人士反映,1噸鉻鹽的利潤空間是3000~5000元,而處理1噸鉻渣的成本在1000元,折合鉻鹽成本在2500~3000元,完全處理使鉻鹽企業盈利空間大幅壓縮,降低了鉻鹽企業的抗市場風險能力。多重壓力之下,鉻鹽企業出現生產成本與銷售價格倒掛,虧損嚴重,許多企業因不堪重負而停產、限產。
近期,在經過了痛苦的蟄伏之后,隨著國家拉動內需政策的陸續出臺,鉻鹽生產企業認為行業有望回暖。譬如國家加強縣級以下城鎮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經濟適用房建設等政策,正在逐步拉動內需,為鉻鹽和鉻鹽下游企業增強了信心。
同時,由于鉻鹽生產的各種原材料都出現了與鉻鹽市場近乎同等程度的降價,目前鉻礦價格比6月末下降18.2%,鉀堿價格下降5%。鉻鹽生產又重新回到了相對平衡的狀態,而這是一種與以往高價位時期不同的低價位運行的平衡狀態。一些企業已開始恢復生產。
目前,金屬鉻市場價格還在持續下滑。而鉻鹽應用廣泛,除用于各種建材行業外,還用于醫藥、印染、造幣、香料等行業;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它的使用范圍迅速擴展到航天、軍工、防偽、新材料等高科技領域,市場需求在逐漸增加。所以未來鉻鹽市場有望回暖,近期產品價格將以穩為主,短期內不會有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