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汶川地震可能改變四川今后的能源規劃,在水電與核電之外尋找第三條出路。
目前,四川省的能源結構中水電占最大比例。2007年,四川水電裝機容量1880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62%。地震發生后,岷江上游的水電站群引起了媒體和地質學家的關注。
新華社消息稱,受汶川縣地震影響,岷江上的“一號工程“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大壩面板發生裂縫,廠房等其他建筑物墻體發生垮塌,局部沉陷,整個電站機組全部停機。
據南方周末此前報道,四川的水電站基本建設在地震活躍地帶上。汶川地震導致專家對四川在地震帶上建立大型水電工程產生質疑。地質學家楊勇如此表示他的擔憂:“我多次考察過岷江河谷地質災害和電站水庫,地震后將會形成一系列重大隱患,造成災害疊加和連續成災,必須引起重視。”此外,水電受枯水期和豐水期更替而“此起彼伏”也對經濟發展不利。
因此唯有往火電和核電發展。全川的煤炭儲量僅夠現有的火電機組用上10年。因此,據2008年2月2日的《南充日報》報道,“發展核電項目,成為四川電力發展的不二選擇!”該報道稱,四川核電項目首選廠址,已經國家電規總院批復同意敲定為蓬安三壩廠址。但是,電力企業聯合會專家稱此次地震可能使得國家對核電站的選址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