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隨著原油進口權開放信號的釋放,山東地方煉油企業已開始申請原油進口配額。昨日(9月16日),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該集團控股的山東中化弘潤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弘潤)正在向有關主管部門申請500萬噸的原油進口配額。
這是繼中國化工集團今年獲得1000萬噸進口原油配額后,有望成為中國第二批獲得進口原油配額的地方煉廠。另據業內人士消息,東明石化、海化集團也在積極申請原油進口配額。
業內資深人士認為,上述山東地方煉油企業都有中石油、中化集團、中海油三家央企合作背景,它們在獲得原油進口配額上具有相當的優勢,更多的地煉企業還在等待國家具體放開政策的出臺和實施。
“高層正在跑這個事(申請500萬噸的原油進口配額),何時能獲批還不知道,估計還有一段時間。”中化集團內部人士說,“如果今年批下來了,以后每年都會有。”
據悉,中化弘潤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為500萬噸/年,另擁有176公里的黃濰輸油管道和400萬立方米的大型原油儲罐區。黃濰管線在2012年4月竣工后一直處于閑置狀態。
上述內部人士稱,一旦獲得進口原油后,煉油成本將顯著好轉,中化弘潤開工情況可能明顯改善。2013年其開工率長期維持在30%-40%,黃濰管線也將發揮作用。
2012年,中國化工獲得了1000萬噸原油進口的配額,分配給旗下最大的山東三家煉廠——華星石化、昌邑石化和正和石化。其中中化弘潤則有望成為中國第二批獲得進口原油配額的地方煉廠。
據悉,山東東明石化、海化集團也在積極申請原油進口配額,明年有望各獲得500萬噸配額。
記者注意到,上述山東地方煉油企業都是有中石油、中化集團、中海油三家央企合作背景。中化弘潤是由中化集團持股51%的一家山東地煉企業,雙方的合作僅限于煉油生產板塊;中石油曾與東明石化集團就建設和運營山東省日照至東明的原油管道建立了合資企業;海化集團則加入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晴認為,中石油、中化集團、中海油、中國化工早年在山東收購兼并一批地煉企業,對缺乏原料的地煉起到實際利好后,其他企業開始效仿,打破山東地煉原油供應的格局。
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會長劉愛英表示,雖說業內都知道原油進口權開放信號已釋放,但具體細則還未出臺,僅僅是一個籠統的說法。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表示,未來進口放開后,可能會增加非國營貿易企業的數量,包括達到一定資質要求的民營煉油企業。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