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前不久,國家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評審通過了江蘇田灣核電站擴建工程(3、4號機組)可行性研究報告,標志著地處連云港的田灣核電站擴建工程進入了新的階段。“除核能外,連云港市的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的開發利用也具備了一定規模,呈現‘四馬競馳’的局面。”連云港市副市長施炎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
產業化發展迅速
施炎介紹,上世紀80年代,自江蘇省太陽能研究所在連云港落戶后,連云港太陽能利用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現在,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達到30余家,擁有日出東方太陽雨、響亮、蘇陽等知名品牌。據統計,目前連云港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已達30%,其中市區高達60%。今后,連云港將加快推進太陽能熱利用的創新步伐,重點開發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太陽能采暖、光伏電池生產輔材及組件、太陽能光電照明等技術和應用產品。
隨著1999年江蘇田灣核電站的開工建設,核能成為連云港新能源結構中重要的部分。目前,一期兩臺100萬千瓦機組投入商業運行,累計發電已超過81億千瓦時,預計今年將實現100億千瓦時的發電量。
同時,連云港在風力發電設備制造和風力發電場的建設上均取得重大進展。連云港和中復集團合作投資10億元打造風力發電機葉片工業園。目前,一、二期工程項目已建成投產,年生產風電葉片能力達到700套,產值將達10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1.5兆瓦風電葉片生產基地。總投資3500萬美元的韓國重山風力發電風塔塔架項目又竣工投產,項目全部建成后,風電塔架年產量將達750套,躋身我國乃至亞洲風電塔架制造先進行列。另外,連云港還與協鑫集團和國電集團建立了戰略合作,共同進行風電產業鏈的建設。連云港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7年,連云港新能源產業實現的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總量的20%。
生物柴油、生物質和垃圾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也在連云港得到開發推廣。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連云港市將加大新能源產業發展力度,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產品,以及高效照明電器產品開發為重點,逐步把連云港打造成風力發電葉片研發和產業化基地、風力發電控制系統核心部件的供應基地、太陽能綜合利用產品出口基地。
技術研發能力提高
近些年,連云港新型能源技術研發不斷提高。連云港市協鑫環保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成功攻破生物質直燃發電鍋爐技術,使摻燒生物質熱值比達到80%,提高了秸稈等生物質的利用率。該項目一年可節約原煤13萬噸。
與生物質能和風能相比,連云港對太陽能的利用和技術開發水平更為成熟。目前,江蘇太陽雨太陽能集團對流式太陽能集熱管的研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所研制的真空集熱管在國際上被稱為“東方神管”,并在太陽能采暖、太陽能空調研究上取得突破。
技術和資金是制約連云港新型能源產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近年來,連云港通過與中核集團、國電集團、中復集團等企業合作,有效破解了技術、資金的瓶頸。按照中核集團的發展規劃,田灣核電站總裝機容量將達到800萬至1000萬千瓦。中復集團計劃在連云港建成一個風電設備研制產業基地。此外,江蘇太陽雨太陽能集團聘請“世界鍍膜之父”杰夫瑞•哈丁博士為首席科學顧問,中復連眾收購了德國第二大風力葉片生產企業。這些舉措使連云港獲取了國家層面資源要素的支持,開辟了整合國際資源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