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合成橡膠在加工過程中都需要經過硫化這道工序。20世紀50年代以后,一種新型的橡膠迅速發展,這類橡膠物化性能往往介于塑料與橡膠之間:在加熱時它像塑料一樣有可塑性,可用加工塑料的方法進行加工,加工后的邊角料還可回收再利用,而在常溫和較低溫度時它又像橡膠一樣。
大多數熱塑性彈性體的分子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稱作硬段或硬區,呈現塑料性能,另一部分稱作軟段或軟區,呈現橡膠性能。當前產量最大的丁苯熱塑性彈性體(SBS)就是由聚苯乙烯硬段和聚丁二烯軟段相互嵌接而成。
硬段和軟段的性質及其比例無疑對產品的性能有重要影響。SBS中的聚苯乙烯嵌段同時還起著補強劑的作用,所以SBS的拉伸強度相當高,幾乎與丁苯橡膠一樣,而且伸長率更大一些。
SBS主要用在制鞋、瀝青改性、塑料改性和黏合劑等方面。在制鞋方面,由于SBS生產成本低、加工工藝簡單、性能優良,在我國已成為鞋底材料的主導產品。在鋪路方面,SBS改性瀝青不但可大大延長路面壽命,還可提高乘車舒適性和安全性。
在熱塑性彈性體中還有一類比較重要的產品,是聚烯烴共混型熱塑性彈性體。將烯烴與某些可硫化的傳統橡膠在強力作用下分散混合,同時進行動態下的硫化,可以得到海—島形狀的熱塑性橡膠,習慣上稱之為熱塑性硫化膠。
熱塑性彈性體的形象,時而出現在塑料行業,時而出現在橡膠行業,它與兩個行業都有著血緣關系。熱塑性彈性體的發展適應保護生態、改善環境的大趨勢,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一般的合成橡膠,發展前景繼續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