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業改革方案近日公布,鹽業市場將迎來大洗牌。業內建議,盡快重構鹽業監管體制,讓激發市場活力與保障食鹽安全并行不悖。
《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明確,將從2017年1月1日起放開所有鹽產品價格,完善食鹽專業化監管體制,多措并舉確保食鹽安全。釋放市場活力是此番鹽業改革的重要目標。此番改革將放開兩個限制:一是食鹽批發企業可自行采購食鹽并開展跨區域經營;二是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可以自主品牌開展跨區域經營,實現產銷一體或委托有批發資質的企業代理銷售。
從指定區域內的獨家專營,變為跨區域的多元主體共同競爭的行業專營,是鹽業改革一大特點。安徽省鹽務管理局局長、省鹽業總公司總經理詹先豪說,行業專營的參與主體增多,區域限制被取消,鹽業公司可以跨區域經營,生產性企業也可進入流通環節,競爭會非常激烈。
安徽省鹽務管理局副局長、省鹽業總公司副總經理顏宗華說,經過市場優勝劣汰,會形成一批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鹽業綜合集團,出現若干個享譽全國的知名品牌,同時國際競爭力也會明顯增強。
據業內人士介紹,盡管食鹽價格已經很低,但由于產能過剩、供大于求,未來1年至3年普通食鹽可能還會降價。價格放開后,一些企業為吸引消費者,會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發新產品,拓展細分市場。
原有的鹽業經營公司能否生存下去,是流通企業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多年來,鹽業流通公司都是傳統國企,市場競爭能力普遍較弱。對生產性企業而言,形勢同樣嚴峻。中鹽東興鹽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靳海說,我國100多家定點生產企業,多是集中在低端產品進行同質化競爭,產能嚴重過剩,散、亂、小特點突出。
詹先豪認為,鹽業公司市場份額和收入都有下降趨勢。多個主體之間進行競爭,價格戰幾乎不可避免。同時,一些鹽業公司還存在歷史包袱重、冗余人員多等問題。
鹽業公司的生存難題,必然會影響與其共生共存的鹽務管理部門。當前鹽業專營模式下,鹽務管理執法經費是從鹽業公司食鹽收入中提取的,鹽業公司面臨生存難題,鹽務管理如何維持的問題隨之而來。
“眼下最擔心的,就是下一步鹽業市場的監管問題。”詹先豪說,看到鹽業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也要警惕私鹽販子渾水摸魚,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出臺與改革相配套的監管體制。
據安徽省鹽務管理局副局長、省鹽業總公司副總經理石俊介紹,2015年查處涉鹽違法案件3210起,比2014年同期的1840起增加74%;今年1月到4月查處324起,同比增加83%。
詹先豪說,鹽務管理部門將加大案件查處力度,通過打源頭、打網絡,加強市場巡查,從嚴查處、從重處罰,保障消費者權益。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