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現代煤化工將來可能因技術進步而競爭力有所提升,但必須要遵照《指導意見》“在中西部符合資源環境條件的地區,結合大型煤炭基地開發,按照環境準入條件要求,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的要求,有序發展。
后續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大規模發展,未來汽柴油消費量有可能會下降,而烯烴和芳烴等基礎石化原料的需求量仍將持續增長。目前煉油工業以生產汽柴油為主,聯產石腦油等產品作為乙烯和芳烴的原料。
要提升我國乙烯和對二甲苯等基礎石化原料的保障能力,目前來看需要以石油化工路線為主,但傳統的石油化工發展模式面臨成品油需求不足和烯烴、芳烴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石油化工的發展模式需要優化創新。
未來需要創新煉油工藝技術,優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的整體配置方案,提高原料型產品比例,降低燃料型產品比例,解決成品油需求不足和烯烴、芳烴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努力實現《指導意見》提出的“烯烴、芳烴等基礎原料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的目標。
我國石化產業嚴重依賴進口的產品主要是化工新材料和基礎石化原料。2015年我國化工新材料(按先進高分子材料加電子化學品口徑統計)的國內自給率僅為63%(按重量計),進口的化工新材料價格較高,按銷售額計的化工新材料國內自給率不足一半。同時基礎石化原料也嚴重依賴進口,2015年我國乙烯當量自給率為50%,對二甲苯的自給率僅為44%。
化工新材料和基礎石化原料既是目前我國石化產業的主要短板,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產業的主要門類之一,不僅本身是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且也是其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未來需要從質量和規模兩方面推進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
對此,《指導意見》提出了“重點發展高性能樹脂、特種合成橡膠、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等化工新材料”,對化工新材料行業的發展重點進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化工新材料等高端產品的自給率明顯提高”的發展目標,為行業發展明確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