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石化分公司(華北石化)千萬噸煉油升級改造項目已完成投資8.09億元;滄州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0萬噸/年TDI項目已完成投資6.5億元,完成總工程量的60%;河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0萬噸/年PVC項目一期燒堿工程樁基和設備訂貨已經完成……近日,記者在河北滄州重點石油化工企業采訪了解到,今年以來,滄州石油化工企業正朝著產業高端目標加速邁進,競相延長石化產業鏈,以彌補自身短板。
以往,滄州市石化產業主要以傳統石油石化產業為主,投入大、消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等問題比較突出,大宗石化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石化產品嚴重短缺,“油頭”規模不足,“化身”長度不夠。部分高科技產品尚處空白,專用化學品等高附加值產業在石化產業中占比偏低。
滄州市石油化工局規劃科長劉毅告訴記者,為實現轉型,滄州市全力推進“三大油”升級改造,進一步壯大“油頭”,延長“化身”,培育華北石化達到超千億元產值,扶持河北中捷石化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滄州煉油廠成為超500億元產值的企業。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華戈化工集團等行業排頭兵企業積極進行二次創業,開發下游精細化工產品。一些企業還積極謀劃延伸TDI產業鏈、PX和PTA產業鏈以及己內酰胺產業鏈,逐步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為核心的戰略新興產業基地。
目前,滄州石化企業正在向大型化、基地化和上下游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在渤海新區,石化循環經濟產業鏈初步形成,以燒堿—TDI—PVC、熱電—海水淡化—原鹽生產—鹽化工、熱電—大型煤制氣(IGCC)—煤化工—石油化工為主的產業鏈正在有序延伸和完善中。
在渤海新區的施工現場看到,中國旭陽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20萬噸/年己內酰胺、河北陽煤正元化工集團有限公司60萬噸/年氨醇聯產、河北藍星化工有限公司異氰酸酯一體化等項目正在加緊建設。渤海新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董連喜告訴記者,這些企業都建立了“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分別與清華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大學等高等院校有著密切合作關系,在產品研發、工藝裝備、安全環保、單位能耗等環節都基本達到了國內外先進水平。
幾年前,滄州明珠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滄州明珠)瞄上了包裝尼龍薄膜(BOPA)。BOPA是食品保鮮、保香的理想材料,且無毒無害,是近年發展最快的高檔包裝材料之一。當時,我國只有佛山一條生產線,雖然技術還有待成熟,但仍供不應求。因此,全國各地有十多個企業都盯上了這一項目。
滄州明珠從一開始就盯準了國際上只有日本公司本尤尼契卡掌握并嚴格保密的包裝薄膜技術制高點——同步拉伸成型技術,大膽出資1億元購買了一家法國公司研制出的同步拉伸試驗線。滄州明珠的技術人員對設備做了100多項改造,最終成功量產。這條生產線一年就可帶給滄州明珠3000萬元的凈利潤。滄州明珠上市后,通過定向增發實現再融資,建設了第二條同步拉伸包裝薄膜生產線。加上德州東力的兩條生產線,滄州明珠已擁有4條BOPA薄膜生產線,產能占到全行業近三成。目前,滄州明珠年塑料加工能力達13萬噸,是國內最大的塑料管道及BOPA薄膜生產基地之一。滄州市政府也正積極規劃滄州明珠塑料膜工業園,力爭把該園打造成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薄膜產業聚集區。
滄州瑞興化工公司在東光工業開發區投資6億元建設了滄州瑞興化工二硫化碳項目,該項目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產品被用于黏膠纖維、橡膠硫化促進劑、選礦藥劑、醫藥、農藥和水處理劑等多個領域。項目總年產能將達到6萬噸,生產規模進入世界前列,并建成國內最大的二硫化碳生產基地。
目前,滄州石化企業初步形成了渤海新區、任丘、滄州市東北郊、東光4個聚集區,基本形成了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與化工新材料相結合的石化產業鏈,滄州市也成為河北省石化產業體系最為完善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