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哈利法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量子模擬的方式來預測巖石表面的潤濕性,可幫助這個石油大國提高采油效率。這項研究得到了中國云計算平臺的支持。
巖石的潤濕性是指流體附著其上的性質。采油時不論是依靠油藏自身壓力使原油流出,還是向油層注水將石油驅出,研究潤濕性對提高采油率都有重要作用。
哈利法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日在美國《物理化學快報》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借助中國的阿里云平臺,通過量子模擬計算巖石表面分子與地下流體分子層之間的相互作用,直接預測各種流體在碳酸鹽巖表面的潤濕性,與實驗室表征相結合,有望減少油田現場實驗規模及時間,從而有效降低驅油成本。
研究人員說,此項研究有助深入理解地下油藏流動機理,為大幅提升采油率提供理論依據,有望幫助阿聯酋以節能高效的方式收獲更多自然資源。
哈利法大學執行副校長史蒂夫·格里菲思接受阿聯酋國家通訊社采訪時說,準確預測潤濕性對開采石油非常重要,“這項技術將幫助阿聯酋實現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雄偉目標”。
量子模擬是指對一些采用傳統方式難以分析的系統,利用量子力學的相關規律,對其進行模擬計算。據介紹,以量子模擬的方式預測潤濕性需要巨大的計算能力。阿里云的高性能異構計算技術有效縮短了量子模擬時間,也提高了預測的精確度。
阿里云異構計算產品研發負責人龍欣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相關研究中用到的阿里云異構計算加速技術,綜合了中央處理器(CPU)執行范圍廣和圖形處理器(GPU)規模計算能力強的優勢。借助阿里云技術支持,量子模擬研究效率比傳統CPU運算速度提升了至少3倍。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