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全球最大的石油輸出國沙特阿拉伯宣布,從2010年1月份開始,將出口美國的沙特原油作價基準原油由西克薩斯中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um,WTI)改為阿格斯含硫原油指數(Argus Sour Crude Index,ASCI)。此消息一經公布,立即在國際石油市場引起了較大反響。多位業內專家指出,因沙特調整了售美原油的作價方式,不僅對國際石油市場交易最活躍的WTI基準原油的交易數量產生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動搖了紐約商品交易所在國際石油市場的地位,或許對未來的石油貿易格局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1 原油貿易的作價方式
19世紀中葉,美國開始以商業方式大量開采石油,隨著工業化社會的快速推進,石油逐漸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在世界石油市場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中,石油也從一種普通商品擴展為具有金融衍生品的大宗商品,而且,石油的期紙貨交易數量也遠遠大于實貨交易數量。
在石油貿易中,最初采用固定計價方式,每桶油價也僅有十幾美分。隨著石油需求量的急劇增加及開采量的快速增長,原油品種也由幾種增加到200-300種,而且各種原油品質也千差萬別。為直觀地反映出不同原油的品質差異,同時簡化貿易程序,買賣雙方開始選用市場上交易數量較大、品質相對固定的原油品種作為基準原油,其他原油的價格采取基準油加貼水的方式計價,貼水即為該原油與基準原油的品質差,基本公式為:結算價格二基準原油價格+貼水。基準原油通常選用一種或幾種原油,其計價價格并不是該原油某個具體時間點的價格,而是某一時間段的算術平均值(5日平均或全月平均等)。基準原油的每日價格通常采用市場上某專業報價機構的報出價格,如普氏報價(Platts)、阿格斯報價(Argus)等。報出價格要結合當日成交的現貨或期貨價格,若當日無成交價格,即采用經公式處理后計算出來的價格作為當日價格。不同貿易地區所選基準原油通常并不相同。目前,國際市場的原油貿易合同一般采用上述計價方式進行原油貿易活動。
從目前國際貿易情況來看,石油市場上主要有兩種基準原油:一種是WTI原油,另一種是北海布倫特原油(Brent)。WTI原油是在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期貨合約,每日成交量達3.0-3.5億桶,每日交易金額達200-300億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合約之一。該合約價格被眾多投資者視為國際能源市場的基準價格和風向標,其價格的漲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與日俱增。布倫特原油是在倫敦國際交易所交易的商品合約,每日成交量1.5億桶左右,每日交易金額達100-150億美元。布倫特原油價格可分為兩種:即期布倫特現貨價格和遠期布倫特現貨價格。前者為指定時間范圍內指定船貨的價格;后者為指定交貨月份,但具體交貨時間未確定的船貨價格,具體交貨時間需由賣方至少提前15天通知買方。人們通常所談論的國際原油價格,就是指紐約商品交易所的WTI原油或者倫敦國際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的期貨價格。此外,還有迪拜原油、阿曼原油、米納斯原油和辛塔原油等幾種基準原油。
從貿易區域的角度來講,不同的地區通常采用不同的原油品種作為作價公式中的基準原油。例如:出口到歐洲地區或在該地區貿易的原油通常選用布倫特原油,出口到北美地區或在該地區貿易的原油通常選用WTI原油。
2 中東及沙特原油銷售的作價方式
中東地區原油主要出口北美、歐洲和遠東地區。出口原油的作價方式主要分為兩種:第一類是公布貼水值。該方式選取固定的基準原油(例如WTI原油),基準原油價格采用提單日所在月全月計價,每月公布一次貼水價格,為前瞻性價格,即本月公布下一月裝船原油的貼水價格。沙特、伊朗、科威特等中東地區大部分產油國均采用這種方式。第二類是公布原油價格。由出口國公布原油的銷售價格,該原油價格為絕對價,如2010年4月穆爾班原油官價為84.80美元/桶。這些價格也是每月公布一次,通常為追溯性價格,即本月公布上一月裝船原油的價格。采用這種方式的主要有卡塔爾和阿聯酋等國家。
作為中東及世界上原油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沙特阿拉伯在原油定價中根據不同的出口市場采用了不同的基準原油。按照全月計價的方式,出口北美地區的原油采用WTI原油為基準原油,出口歐洲的原油采用布倫特原油為基準原油,出口遠東地區的原油則采用阿曼和迪拜原油的算術平均值為基準原油價。對于出口到不同地區的原油,沙特每月公布的貼水價格也各不相同。以沙特公布的2009年11月裝船的沙特輕質原油離岸價格(FOB)為例,出口北美地區的價格=WTI油價-4.6美元/桶,出口歐洲地區的價格=布倫特油價-1.6美元/桶,出口遠東地區的價格=普氏(迪拜+阿曼)/2+0.15美元/桶。
3 沙特調整后的出口美國原油作價方式
從1994年開始,沙特一直使用WTI原油作為銷往美國的基準原油價格。2009年10月28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沙特國家石油公司)宣布,從2010年1月份開始,將銷往美國的沙特原油的作價基準原油改為阿格斯公司(Argus)公布的ASCI。
阿格斯公司是世界上能源信息和市場服務的主要服務商和報價機構之一,提供關于石油、電力、天然氣、石化產品、煤炭、核能、航運以及金屬行業的信息。ASCI是阿格斯公司在2009年5月份推出的北美美灣地區的中質含硫原油交易價格,每日公布,是MARS、Poseidon和Southern Green Canyon三種原油交易價格的加權平均值。三種原油品質見表1。
2009年,美灣地區原油產量約為120萬桶/日,2010年上升至140萬桶/日。根據市場評估機構預測,2013年原油產量可能達到190萬桶/日。2009年,MARS、Poseidon和Southern Green Canyon三種原油的總產量為80萬桶/日,交易量為60萬桶/日左右。其中,MARS原油的交易量最大。
4 沙特原油調整售美作價方式的動因分析
沙特國家石油公司緣何調整售美原油的作價基準原油,這首先要從沙特原油生產的過程來深入探尋。
20世紀初,為尋找更多的石油資源,美國的加利福尼亞美孚等幾大石油公司以租讓土地勘探權的方式,在沙特阿拉伯國土上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資源勘探開發活動,經過近百年的時間,沙特一躍成為世界上石油儲量和產量最大的國家,在國際石油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BP和OPEC統計,2009年沙特石油儲量達到2646億桶,占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9.8%;石油產量達到818萬桶/日,占世界石油產量的11.9%;石油出口量達到627萬桶/日,占世界石油貿易量的17.2%。其中,2009年沙特原油出口美國的數量達到98.9萬桶/日(約5000萬噸),占沙特原油出口量的16%,美國也是沙特原油的最大進口國。詳見表2-表4。
1980年以來沙特石油生產消費和出口情況見圖1。
盡管目前沙特的石油產業資產全部收為國有,但從其勘探開發的階段開始,無論是石油產業的發展還是沙特石油公司的資產所有權歸屬上,無不留下美國大石油公司的身影。美國通過鼓勵國內的企業對產油國的投資和吸引產油國到美國投資,深化了中東國家對美國的依賴。美國與中東地區不僅有著較深的歷史淵源,從政治上來看,中東國家與美國也存在著諸多的戰略和現實利益,以沙特為首的幾個中東產油國有賴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的軍事援助,對美國在原油出口價格方面采取一定的優惠政策,也符合沙特政府的長遠政治利益。
因此,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正式宣布調整出口美國的作價公式,決不是輕易做出的決定,而是經過長期的慎重的通盤考慮而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經濟因素。
4.1 基準原油“價格低”
一直以來,石油收入是中東產油國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尤其是沙特,石油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約占出口總額的90%。出口原油的價格和收入一直是沙特政府密切關注對象。通常,WTI原油價格比布倫特原油價格高2-3美元/桶。但從2008年以來,WTI原油與布倫特原油的價差不斷縮窄,并連續出現了WTI原油低于布倫特原油價格的情況,即所謂的“價格倒掛”現象。2009年2月份,WTI原油與布倫特原油“價格倒掛”的價差達到了10美元/桶以上。盡管2008年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突破140美元/桶,達到歷史高點,對于產油國來說已經賺得很多了,但是從計價的基準原油價差來看,沙特還是認為原油銷售收入“減少”了。經濟利益的大量損失是沙特方面最不能容忍的,用價格相對較高的ASCI替代WTI原油是一個較好的辦法。
4.2 美元疲軟導致實際收入下降
近幾年,隨著美國金融危機等一系列問題的爆發,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美元與世界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也持續下滑。2009年10月,美元匯率甚至創下了14個月新低。面對美元持續貶值,在現今全球原油價格主要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的情況下,也使得中東產油國的出口原油利潤縮水,導致各國購買力持續下降,以致OPEC成員國喊出了“放棄美元”的口號。在美元持續疲軟的情況下,沙特對增加銷售收入的愿望也更加迫切。
4.3 不同的基準原油有利于出口
從經濟角度來看,市場地位不對稱是決定市場是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方面,按照三種不同計價公式計算出的價格對于不同的買家來講沒有可比性,可以保證出口原油在三個市場都有競爭力,并可確保銷路暢通。因此,沙特調整出口美國的基準原油,并沒有采用出口歐洲地區的布倫特原油或者出口遠東地區的迪拜/阿曼原油,某種程度上正是基于這一考慮。另一方面,無論是WTI原油還是ASCI,都是采用美國地區的原油作為基準原油,對于美國方面而言,接受程度相對容易。
5 對國際市場的影響
盡管沙特出口美國的原油數量占全球石油貿易的比重并不大,但是,二者分別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其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幾倍甚至十幾倍,此次,沙特方面調整售美石油的基準原油,在國際石油市場上震動很大,對國際石油市場將產生一系列影響。
5.1 期貨市場推出新的交易品種
針對沙特出口美國原油的計價基準原油變化,2009年10月30日,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集團(CME GROUP)宣布,將陸續推出阿格斯公司評估的各種石油產品的期貨、期權和場外交易。針對ASCI的衍生品交易于11月23日開始。此外,CME GROUP還在2010年1月底推出了一個可以進行現貨交割的美灣含硫原油期貨交易品種,該含硫原油合約品質與ASIC非常接近,交易合約設計和交易規則將參照紐約商品交易所的WTI原油合約。隨著交易品種的增加,期紙貨市場的品種結構必將發生變化。
5.2 其他產油國考慮調整計價基準原油
2009年11月,委內瑞拉石油部長對沙特放棄WTI計價基準表示認可,并表示委內瑞拉正在審議也采用ASCI作為出口美國原油的定價基準原油。2010年,其他向美國出口原油的國家,如科威特和伊拉克等國家已經紛紛將ASCI作為向美國出口原油計價的基準原油。由此可見,美國進口原油的定價基準原油的改變很有可能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影響其他地區原油貿易的計價基準原油。
6 對中國市場的影響
長期以來,出于政治、經濟等諸方面因素的考慮,中東地區的石油輸出國對出口到不同地區的相同原油采用不同的計價公式,從而造成亞洲地區的石油進口國要比歐美國家支付較高的原油價格,即所謂的中東原油的“亞洲溢價”(見表5)。這種情況導致亞洲各國進口原油采購成本的上升,越來越為亞洲各國政府和石油消費者所關心。由于我國從中東進口的原油量逐年增加,“亞洲溢價”對我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目前,中國從中東地區進口的原油數量占進口原油總量的50%左右,而美國和歐洲從中東地區進口的原油只占各自地區原油進口總量的20%-30%。從其他亞洲國家的進口原油情況來看,對中東原油的依賴程度也很高。因而,對于亞洲原油市場來說,中東原油處于相對的壟斷地位,中東產油國在定價問題上有較強的主導權,即使出口遠東地區的原油價格相對于歐美地區較高,仍然能保證其出口遠東地區的數量。
沙特這次調整基準原油并不涉及中國等亞洲地區,從短期來看,中國的進口原油采購價格不會受到影響,沙特原油的資源保障度也不會降低。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沙特調整出口美國的定價基準原油的目的是提高售美原油價格,與出口亞洲市場的原油價格相比,價差將會縮窄,為了保持不同出口地區的“合理”價差,沙特是否會調整出口亞洲地區原油的貼水,也待以后進一步驗證。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