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壓力,尤其是國際原油價格可能暴漲的情況下,美國方面宣布將對8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給予豁免,允許其繼續進口伊朗原油,其中,中國獲得購買36萬桶/日伊朗原油、持續180天的臨時豁免,這個數字是2016年以來中國從伊朗進口原油日均水平的一半。相關貿易數據顯示,被豁免的8大買家占據了伊朗海運原油出口的四分之三。
Refinitiv Eikon油品的貿易數據顯示,包括凝析油在內的原油出貨量在2018年年中達到約300萬桶/天的峰值,這也是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前的數據,但根據業內估計,在整個11月份,伊朗原油出口基本不會超過150萬桶/日,這對伊朗經濟支柱的打擊甚大,專家估計這意味著伊朗每月至少要損失20億美元石油出口收入。
伊朗政府在舉行遍及全國主要城市的反美游行示威后,宣稱伊朗迄今為止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外出口原油,伊朗副總統在采訪的時候說,“美國人一直說要把伊朗石油銷售降至零,但我得說,目前我們出售石油的規模一直能達到我們的要求,”但國際專業機構提供的數據看,伊朗政府的講話主要是政治宣傳。
除了打擊伊朗原油出口外,美國政府更為有力的打擊,是將伊朗的金融行業排除到美元金融系統之外,禁止了50家伊朗的銀行及其分支與外資銀行往來,包括半國有的股份制銀行在內,伊朗大批銀行倒閉,伊朗政府已經開始出現外匯緊缺的困難,對外進口減少,盡管伊朗與多個國家達成相關協議,可以用對方貨幣結算,但一來,這些貨幣能否堅持現在幣值還很難說,二來,不能使用國際通用的美元結算,讓伊朗的對外貿易幾乎被摧毀。要知道,幾乎所有國際公布自己的外匯儲備,主要是說自己擁有多少美元,而非說自己有多少盧布、里拉或者伊拉克第納爾。
盡管有多個國家堅持購買伊朗原油,尤其是土耳其和印度,但伊朗更看重的是歐盟,歐盟不僅能夠購買伊朗原油,也是伊朗參與國際經濟的主要貿易伙伴,伊朗目前要求歐盟繼續按照原數量進口伊朗原油,還要在銀行結算上不能設置障礙,否則將重啟核計劃,但根據9月底伊朗總統魯哈尼的談話看,歐盟的實際態度很難讓伊朗滿意,口號震天響,但實際舉動幾乎沒有,反而是大批歐盟跨國企業從伊朗撤離。喊口號是沒用的,關鍵還是看行動。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