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伯強博士表示,大規模地把煤轉成油,勢必對中國煤價產生影響,因此而對中國來說,控制煤制油規模的另一個意義是,不能由于石油的稀缺而再引起煤炭的稀缺。
據第一財經日報7月11日報道,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伯強博士表示,高價位反映的是石油需求預期以及相應的稀缺性,與其開采利用成本無關。
2005年以來,石油價格一直處于70美元左右一桶,但是世界石油的勘探和開采成本至今仍然很低。歐佩克的產油成本僅為6美元/桶,全球平均還不到15美元/桶。
如果美國石油需求也通過煤制油來自我滿足,世界出現對于石油供需放緩的預期,那么,石油的稀缺性降低,石油價格將會大幅下降。林伯強表示,這對于資本密集型、投資巨大的中國煤制油項目,打擊將是毀滅性的。因此,煤制油很可能也是一個陷阱。
此外,煤制油項目發展中,必須滿足煤炭儲量豐富、技術成熟、資金雄厚,還有水資源充足等條件。林伯強認為,這些方面,中國都不如美國,在煤制油的項目規模上,中國不應該跑到美國人前面去。
根據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2004年6月發布的統計報告,截至2002年年底,中國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儲量1886億噸,已探明的煤炭儲量人均145噸,按人均年消費煤炭1.45噸,即全國年產19億噸煤炭計算,中國的煤炭資源可以保證開采上百年。
但林伯強卻認為,對于中國煤炭的稀缺性,目前認識還不充分。實際上,在過去5年內,中國煤炭消費已經翻了一番,2006年將達到22億噸。而且,中國煤炭資源的人均擁有量相對較少,依照目前的煤炭產能和利用方式,可直接利用的煤炭資源僅能維持30年。
因此,林伯強認為,大規模地把煤轉成油,勢必對中國煤價產生影響。如果加上其他行業煤炭需求的較快增長,近年來煤價增長過快的情形可能會繼續重演
如果上述情況重演,除了對煤制油項目有重大影響,煤制油的成本會相應加高外,對其他用煤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都會有負面影響。而對中國來說,控制煤制油規模的另一個意義是,不能由于石油的稀缺而再引起煤炭的稀缺。
同時,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也不支持煤制油的大規模發展,煤制油不是新能源的發展趨勢,而且,中國人均煤炭占有量只有世界的60%,所以以一種稀缺資源代替另外的稀缺資源,代價很高。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據第一財經日報7月11日報道,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伯強博士表示,高價位反映的是石油需求預期以及相應的稀缺性,與其開采利用成本無關。
2005年以來,石油價格一直處于70美元左右一桶,但是世界石油的勘探和開采成本至今仍然很低。歐佩克的產油成本僅為6美元/桶,全球平均還不到15美元/桶。
如果美國石油需求也通過煤制油來自我滿足,世界出現對于石油供需放緩的預期,那么,石油的稀缺性降低,石油價格將會大幅下降。林伯強表示,這對于資本密集型、投資巨大的中國煤制油項目,打擊將是毀滅性的。因此,煤制油很可能也是一個陷阱。
此外,煤制油項目發展中,必須滿足煤炭儲量豐富、技術成熟、資金雄厚,還有水資源充足等條件。林伯強認為,這些方面,中國都不如美國,在煤制油的項目規模上,中國不應該跑到美國人前面去。
根據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2004年6月發布的統計報告,截至2002年年底,中國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儲量1886億噸,已探明的煤炭儲量人均145噸,按人均年消費煤炭1.45噸,即全國年產19億噸煤炭計算,中國的煤炭資源可以保證開采上百年。
但林伯強卻認為,對于中國煤炭的稀缺性,目前認識還不充分。實際上,在過去5年內,中國煤炭消費已經翻了一番,2006年將達到22億噸。而且,中國煤炭資源的人均擁有量相對較少,依照目前的煤炭產能和利用方式,可直接利用的煤炭資源僅能維持30年。
因此,林伯強認為,大規模地把煤轉成油,勢必對中國煤價產生影響。如果加上其他行業煤炭需求的較快增長,近年來煤價增長過快的情形可能會繼續重演
如果上述情況重演,除了對煤制油項目有重大影響,煤制油的成本會相應加高外,對其他用煤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都會有負面影響。而對中國來說,控制煤制油規模的另一個意義是,不能由于石油的稀缺而再引起煤炭的稀缺。
同時,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也不支持煤制油的大規模發展,煤制油不是新能源的發展趨勢,而且,中國人均煤炭占有量只有世界的60%,所以以一種稀缺資源代替另外的稀缺資源,代價很高。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