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家歡樂幾家愁。中石油半年狂賺807億、中石化半年凈賺207億的兩份年中成績單尚且余音在耳,上海石化(600688)昨天出爐的中期報告卻顯得有些無奈:前6個月虧損2756萬元,虧損原因則是耳熟能詳的“原油價格高漲帶來的成本增加”。
而同樣是剛剛公布中期業績的中海油(0883.HK),即使是三大石油企業中實力最小的一家,上半年的凈利潤也達到162.8億元。巨大的反差所折射出來的,是煉化行業仍無法擺脫的全行業虧損困境。
上海石化的業績過山車
作為中石化規模最大的煉油企業之一,上海石化這一年來的業績同樣反差巨大,其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06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為234.2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18.86億元增長7.02%,而凈利潤卻像坐上了過山車一般迅速下滑,從去年同期的16.5億元猛降101.67%。
原油價格的高漲確實給煉油行業造成了沉重的壓力。上海石化昨天表示,上半年其主要生產原料原油的加權平均成本達到3706.77元/噸,相對于去年2875.79元/噸,上漲了830.98元/噸,漲幅接近30%。這直接導致了上海石化上半年的原油加工總成本增加到161.997億元,同比增加22.68%。上海石化稱,原油成本已占到其銷售成本比重的70.64%。
惟一的亮點在于,在上半年原油加工同比減少33.37萬噸、成品油產量不同程度減少及成品油以外的其他石化產品利潤率均出現下滑的情況下,上海石化的主營業務收入仍有所增長。這也意味著一旦成品油價格繼續上調,其仍有擺脫虧損的希望。
兩巨頭煉油虧305億元
積少成多。上海石化上半年2756萬元的虧損雖然不如錦州石化2005年巨虧13億那般轟動,但中石油、中石化各自擁有的龐大煉油業務仍足以將他們的煉油板塊拖入虧損泥潭。中石油公布中期業績顯示,其煉油與銷售板塊上半年虧損138.89億元;中石化的中期業績同樣顯示其上半年煉油業務有166.1億元的虧損,平均每噸成品油虧損93元。中海油則由于主要從事上游業務,基本沒有受到煉油業務的拖累。
進入到下半年,兩大巨頭面臨的虧損壓力仍然巨大。中國石化董事長陳同海在中期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國家上半年已兩次調高成品油價格,上調幅度達到15%,但成品油價格的上調仍趕不上原油價格的上漲速度,上半年中石化的成品油價格低于原油價格每桶4.5美元。陳同海預計,下半年原油價格如果仍處高位,煉油業務仍將虧損。
成品油漲價壓力倍增
煉油業的全面虧損,使得剛剛上調不久的成品油價格再次面臨上漲壓力。這并非空穴來風。在8月23日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石油總裁蔣潔敏曾表示,預計政府會在下半年上調成品油價格,因此對公司贏利狀況保持樂觀。陳同海也表示,相信官方會繼續調整成品油價格。
而早在5月24日今年第二次上調成品油價格之后,發改委有關人士就表示,年內可能還有3到5次調價,但每次漲價幅度多少、什么時候調整,則要根據國內外原油和成品油市場的實際情況來定。目前東北地區、北京地區、廣州地區和武漢地區的成品油市場都不同程度地出現油源偏緊,部分地區甚至一度出現停售的局面,業內普遍認為,成品油價格有相當大的可能將在近期上調。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