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來自浙江消息稱,由中石化主導的新浙煤制天然氣管道項目已正式上報國家發改委。一旦獲得批復,中石化將在消費旺盛的華東燃氣市場上與中石油交鋒。
據悉,新浙煤制氣管道由新疆、浙江地方政府與中石化共同投資建設,管道年輸氣能力將達300億立方米,總投資超過1500億元。項目竣工后,新疆眾多煤制氣項目的產品將源源不斷輸往浙江市場。
“依托管網,中石化與擁有資源的地方企業、民營實體有了合作的基礎,目前新疆的眾多煤制氣企業正在為產品無法順利輸往東部市場而發愁。”有知情者說:“通過這種合作,中石化才能保證在傳統領地華東市場對中石油的優勢。”
據上述知情人士介紹,新疆、浙江和中石化等相關各方都對該項目刻意保持低調,以防競爭對手攪局;而中石油對它也是異常重視,要求相關部門定期匯報其目前進展情況,與此同時,中石油還謀求與一些煤制氣企業聯合,勸說它們將資源通過西氣東輸管網向東輸送,以此遏制中石化的企圖。
中石化“借雞下蛋”
新疆是中石油的傳統領地。
2004年以來,正是依托這里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和西氣東輸管網,中石油才在華東、華南等中石化的傳統領地攻城拔寨,不斷獲得加油站專營權等下游市場特殊權益。
為了對抗中石油的進攻,近年來中石化甚至寧愿放棄河南等地燃氣市場,集中東部油田所有天然氣資源鞏固華東領地。然而,由于中石化上游資源匱乏,中石油依然在江蘇、浙江等省獲得了很多下游市場份額。
煤制氣讓中石化看到了新的希望。
“新疆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近年來包括中電投、內蒙古慶華集團等企業在當地獲得大量權益,并啟動了動輒數十億立方米的煤制氣產能,然而由于政策、資本等方面原因,這些煤制氣項目的下游市場開拓艱難”,上述知情者稱。
據了解,根據中央政府相關規定,大型輸氣管網項目審批不但需要論證資源、市場等基礎條件,還需要安全、環保等多項管道運營經驗的資質審核,“再加上政治考慮,非石油行業的企業很難獲得啟動項目的路條”。
這正是中石化的機會。其央企背景足以令慶華集團遭遇的所有政策、資本瓶頸消融。于是中石化自2010年前后,即籌劃啟動自己的煤制氣“東輸”工程。
“目前僅在伊犁,就規劃建設的煤制氣產能達數百億立方米/年,其中包括慶華集團55億立方米/年、中電投60億立方米/年;而在淖毛湖、伊敏等地,還擁有為數眾多的煤制氣項目,這為煤制氣東輸項目啟動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基礎”,有了解情況的中石化內部人士稱。
據他介紹,中石化與這些煤制氣生產企業的合作模式十分靈活 既可以是由中石化完全收購資源,并負責下游分銷的模式;也可以是由煤制氣企業交付管輸費、自己負責產品銷售的模式操作。
鑒于中石化在華東市場的分銷能力及其與浙江地方政府的歷史關系,很多上游煤制氣企業選擇了前一種模式。
擁有了充足資源的同時,中石化又與浙江省能源集團洽商,共同勾勒未來新疆煤制氣在浙江燃氣市場的銷售 浙江能源集團代表浙江省政府的利益,它在寧波LNG接收站項目、浙江天然氣管網建設等天然氣項目中都擁有股份,在浙江天然氣市場上擁有重要的話語權。
至此,中石化完成了在浙江天然氣市場中的“借雞下蛋”;而同樣的模式,還被復制到河北、山東等省,目前中石化還在籌劃啟動新冀魯煤制氣管道項目,其規模仍將達到300億立方米/年。
中石油反擊
對于中石化的圖謀,中石油顯然不會坐視不理。
今年4月,在中石油的策動下,新疆自治區政府決定啟動伊寧-霍爾果斯口岸的煤制氣外輸管道工程(簡稱伊霍線)。它由中石油旗下西部管道公司承建運營,待2012年建成后,將實現伊寧眾多煤制氣項目與規劃中的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對接。
慶華集團資料即顯示,該公司已計劃啟動全長43公里的煤制氣外輸管道,它從慶華煤制天然氣項目區至伊霍線伊寧首站,建成后年輸氣量將達5.5億立方米,整個項目總投資逾3.7億元,這個輸氣量占慶華集團在當地煤制氣總產能的1/10。
顯然,中石油此舉是想釜底抽薪 伊寧是伊犁自治州的首府,也是中央政府確定的國家級能源和煤化工基地,目前集中了慶華集團、中電投等多個煤制氣項目。一旦這些煤制氣企業與中石油簽約,中石化借雞下蛋的圖謀將在很大程度上被遏制,因為目前規劃建設的當地煤制氣資源不可能完全滿足兩個管道的需求。
然而中石化卻并不擔心。
“新疆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但受制于鐵路運力不足而無法體現應有價值,煤制氣是疆煤外輸的重要方式,今后當地還將有更多煤制氣資源,我們根本不愁資源”,那位中石化人士稱。
據他介紹,目前僅伊犁在建和規劃的煤制氣項目多達9個,煤制氣總產能已達400億立方米/年,而靠近吐魯番盆地的淖毛湖和內蒙古伊敏還擁有大量的在建和規劃建設的煤制氣產能。
“更何況,西氣東輸二線、三線工程主要是輸送中亞天然氣的,它是否有能力接納更多煤制氣資源尚有懸疑。”他說。
但伊犁地方政府和煤制氣企業卻存在兩巨頭的競爭,“目前企業間的談判還沒有結果,但兩巨頭競爭,卻給予我們和煤制氣企業更多選擇”,有伊犁當地官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