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洋工程建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昨日,世界首座最先進的圓筒型超深水海洋鉆探儲油平臺在中遠船務啟東基地成功建造并命名為“SEVAN DRILLER”,不久將交付,在墨西哥灣投入使用。
這座由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獨立設計、自主建造的第六代半潛式海洋石油平臺,總造價6億美元,高135米,直徑84米,工作水深約3050米,最大鉆井深度達12000米。據介紹,該平臺屬于當今世界海洋石油鉆探平臺中技術水平最高、作業能力最強的高端領先產品,可以適應攝氏零下20度、任何風浪的惡劣海況,并且可變載荷15000噸、擁有15萬噸原油的存儲能力。該項目代表了當今世界半潛式鉆井平臺的頂級水平,填補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多項空白,它的成功建造標志著我國海工裝備制造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克志宣讀了省委書記梁保華發來的賀信。梁保華在賀信中說,這一重要項目的建成,標志著中遠的海洋工程裝備設計與建造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水平。長期以來,中遠集團對江蘇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雙方的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2007年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來,中遠集團同江蘇的合作領域有了新的拓展,合作層次進一步提高。最近國務院審議批準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國家出臺了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為雙方擴大合作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們熱忱歡迎中遠集團把江蘇沿海和沿江地區作為投資發展的重要基地,江蘇省委、省政府支持中遠集團在江蘇取得更大的發展。趙克志指出,省委、省政府將為中遠集團在江蘇的發展,提供更為便捷、更加周到、更加效率的服務,希望南通市抓住我省新一輪沿海開發的重大機遇,加快建設高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特色產業基地,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市委書記羅一民在命名儀式上表示,這一海工平臺的建造是我國船舶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大喜事,是向新一輪江蘇沿海開發獻上的一份厚禮。這標志著南通中遠船務具備了建造多類型海工產品的國際最先進制造能力,展示了中遠人危中搶機、敢為人先的精神風貌,也為我市應對金融危機、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提供了有益經驗和良好榜樣。南通將繼續依托瀕江臨海的優勢,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打造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先進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力爭明年船舶產業實現1000萬載重噸和1000億元產值的“雙千”目標,加快建設沿江沿海特色產業帶。
中遠(集團)總公司總裁魏家福說,近期國務院通過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這將是江蘇實現新一輪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中遠集團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江蘇省及南通市的合作力度。
國家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中遠(集團)總公司黨組書記張富生、副總裁李建紅,挪威石油商會會長格布蘭德·瓦根、挪威斯萬公司董事會主席阿恩·斯麥德,市領導丁大衛、王德忠、藍紹敏、吳曉春,市委秘書長黃巍東,市政府秘書長屈寶賢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命名儀式。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