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中石油力壓中石化,以天價搶得兩幅武漢加油站用地,其中位于漢陽赫山北路、一幅4.4畝的地塊,中標價竟達8,080萬元,相當于110,685元/平方米,較當地商品房價格高出20倍,而加上基建成本和設備投入,總投資已近億元。
“近億元的建站成本,意味著這個站肯定無法收回成本,但為了市場競爭中的布局,雙方都不得不拼命。”7月5日,一位中石化銷售系統高層人員坦言說。
此前,中石油安徽分公司在天價收購當地兩個幾近廢棄加油站,其收購過程中飽受“金元外交”、“鴛鴦合同”的質疑,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更有讀者將這一事件稱為“鴛鴦門”事件。
耗費6,000萬元巨資收購兩個至今都不能正常運營的加油站,并且收購過程中驚現收購標價完全不同的“鴛鴦合同”,這宗央企收購案正引來公眾越來越多的質疑,中石油安徽分公司對此的回應是,收購宏遠、宏業加油站是中石油為占有市場份額而進行的戰略布局,至于值不值,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認識。
而市場人士認為,在煉油產能過剩背景下,中石油、中石化都更加重視對成品油零售市場份額的爭奪。來自工信部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指產量加上凈進口量)僅2.21億噸,而產量卻達到了2.27億噸,成品油過剩600萬噸左右。無奈之下。中石油、中石化紛紛將終端零售市場視為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并投以重金實現獨占意圖。
據易貿資訊分析師廖開順介紹,隨著中石油蘭鄭長成品油管道的竣工投產,中石油的管道運輸能力和生產加工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尤其是在參與各地市場的本地終端供應上實力大增。未來,中石油的擴張途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建站,與中石化的競爭也將加劇。
加油站的建設成本主要包含三部分,即地價成本、建設成本及加油機等設備成本,后兩項投資基本可控。根據此次競拍的加油站面積計算,若規劃為三島六車道配置,建設成本和設備成本大約耗費五六百萬。然而由于高企的地價,導致這兩個站從立項開始就注定要長期虧損。
但在兩大公司決策層看來,賬是不能這么算的。
“中國目前的成品油銷售毛利還是比較高的,有時甚至能達到千元/噸,相當于每升1元左右的利潤。”一位中歐商會能源委員會專家說,正是這種較高的利潤空間,才支撐了兩大巨頭瘋狂圈地的擴張沖動。
自1998年石油行業重組后,中石化即成為長城以南諸省成品油市場的霸主,中石油則在長城以北諸省稱雄。由于經濟發達省份多集中在南方,成品油消費能力也遠高于長城以北各省,因此多年來中石油不得不將部分成品油直接賣給中石化或其他批發企業,以消化自己的過剩產能。然而,這意味著中石油不但分享不到零售渠道的高毛利,更將自己的銷售命脈交予他人。
隨著2009年蘭鄭長成品油管道的竣工投產,受益于大大降低的運輸成本,中石油開始有能力將資源直接輸往中石化的領地,并攻城略地。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