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近日來,全國蔬菜種植第二大省河南多個地方的菜農在豐收之后,卻遭遇季節性蔬菜價賤與滯銷。鄭州市中牟縣的芹菜、惠濟區的萵筍及周口市淮陽縣的包菜,均價格低至每斤幾分錢都少有人問津。
采訪中,菜農和菜商紛紛反映,種植面積增加、油價上漲、高速治超等因素共同導致了此次蔬菜“賣難”局面。
價賤滯銷菜農虧本
河南芹菜主產地之一中牟縣今年獲得了大豐收,然而菜農們卻高興不起來。中牟明山廟芹菜交易市場聚滿了開著機動三輪車來尋找買家的菜農,收菜人卻寥寥可數。滿面愁容的宋俊拉了一車芹菜,700多斤。他說:“價格太便宜了,今天早上最好的芹菜才8分,4分一斤的都有。”
宋俊種了5畝多芹菜。他說,去年芹菜收購價是一斤5角左右,高峰時能到1元。一畝地產1萬斤芹菜,能賣5000元左右,5畝多毛收入有3萬多元。“今年按1毛算,每畝地只能賣1000元左右。而從菜苗、化肥到澆水,每畝芹菜的投資就超過2000元,每畝地賠1000多元。”
萵筍的命運同芹菜類似。惠濟區古滎鎮張莊村的岳艷麗種了2畝萵筍。她說:“去年一斤萵筍賣四五毛,今年5分錢一斤都賣過,好點也就一毛多。肥料、水、人工等每畝地成本將近1000元,一畝地萵筍產1萬斤,按1毛錢賣,差不多剛夠本。有些還不夠本。”
多因素致蔬菜“賣難”
菜農們認為,蔬菜種植面積擴大是菜價大跌的直接原因,油價提升運費導致收菜人減少也是重要原因。中牟縣農業局園藝站王肖峰介紹,由于去年行情好,今年中牟芹菜種植面積近2萬畝,相比去年增加了至少20%。張莊村村委會主任岳百順說,去年村里萵筍種植約200畝,今年種了近300畝,增加了1/3還多。
油價導致運費上漲,收菜人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從新鄉到中牟收購芹菜的郭樹鵬說:“去年油價1升5塊多,今年漲到了7塊多。從新鄉到鄭州,光油價就多了40多元。今年來這收了幾次菜,基本沒掙到錢。”
菜商任曉躍從海南收長豆角到河南批發。他說,由于油價上漲,一趟運費比去年多了6000多元,由于高速治超,拉多了要交超載費,拉少了又不劃算。
菜價整體偏低導致收菜利潤也低于往年。據河南省商務廳監測,上周河南省蔬菜批發價格大幅走低,較前一周下跌10.66%。到中牟收芹菜的滎陽菜商朱松葉說:“去年4毛錢一斤收菜,回去5毛錢一斤批發給商販,掙1毛。今年1毛錢一斤收,回去1毛5批給商販,只能掙5分錢。”
在鄭州市劉莊蔬菜批發市場內有一家攤位的周登田從云南收菜到河南批發。他說,去年從云南收西蘭花每斤四元,回來加三角批發。今年云南那邊西蘭花只要一元左右,但是回來批發價上不去,只能加一兩角。扣除運費、人工費、攤位費等,根本不掙錢。“還不如收購價貴點呢!”
這些因素共同導致收菜人比去年大減,進而導致蔬菜收購價下跌。中牟縣明山廟芹菜交易市場負責人魏保林說:“去年新疆、內蒙古、東北都有收菜人開著大卡車來這里收菜,高峰時大卡車得排隊。今年根本沒有大卡車來了。去年一天能過磅近百噸,今年一天還不到10噸。”
培育農民合作組織避免盲目種植
河南省農業廳經濟作物推廣站瓜菜科科長陳彥峰認為,部分品種蔬菜滯銷并非單一因素的結果,油價上漲肯定會有影響,但并非決定性因素。他說:“目前是否出現整體上的供大于求還不好判斷。”他傾向于認為是由于蔬菜集中上市,部分區域、部分品種出現局部供過于求的現象。
河南省農業廳提供的數據表明,2010年河南省蔬菜種植面積為2538萬畝,總產量6624.3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居全國二、三位。2008年和2009年,全省蔬菜種植面積也維持在2500萬畝左右。
陳彥峰建議,應該通過土地流轉扶強扶優農民蔬菜合作組織,把分散經營改成規模經營。“假如一個縣,有10家、20家農民合作組織或者協會的話,就很容易做到數量可控,避免盲目種植,信息統計也容易,農民在蔬菜價格上也具有一定的話語權。”
出臺應急措施緩解“賣菜難”
據了解,蔬菜滯銷地的政府已積極介入幫助菜農尋找銷路,以最大限度減少菜農損失。鄭州市委、市政府連續安排調研并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加強芹菜、萵筍等蔬菜營銷促銷工作,決定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全力解決部分蔬菜品種的積壓問題。
這些措施包括,迅速調集資金,落實補償措施。對出現嚴重滯銷的芹菜實施保護價銷售,確保生產地每斤芹菜的售價不低于0.1元,萵筍產地銷售價格低于成本價的也要給予補貼。積極拓展運銷通道,動員市內賓館、學校和公共單位到蔬菜基地集中采購芹菜、萵筍。為蔬菜運輸車輛和相關企業提供一切便利,加大滯銷菜品的外運外銷力度。引導菜農進入城市社區便利店和23個蔬菜直銷點銷售,并免除攤位費等費用。研究建立后期保護機制。由市政府補助,盡快建立大宗蔬菜生產的政策性保險基金,有效化解蔬菜生產的自然和市場風險。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采訪中,菜農和菜商紛紛反映,種植面積增加、油價上漲、高速治超等因素共同導致了此次蔬菜“賣難”局面。
價賤滯銷菜農虧本
河南芹菜主產地之一中牟縣今年獲得了大豐收,然而菜農們卻高興不起來。中牟明山廟芹菜交易市場聚滿了開著機動三輪車來尋找買家的菜農,收菜人卻寥寥可數。滿面愁容的宋俊拉了一車芹菜,700多斤。他說:“價格太便宜了,今天早上最好的芹菜才8分,4分一斤的都有。”
宋俊種了5畝多芹菜。他說,去年芹菜收購價是一斤5角左右,高峰時能到1元。一畝地產1萬斤芹菜,能賣5000元左右,5畝多毛收入有3萬多元。“今年按1毛算,每畝地只能賣1000元左右。而從菜苗、化肥到澆水,每畝芹菜的投資就超過2000元,每畝地賠1000多元。”
萵筍的命運同芹菜類似。惠濟區古滎鎮張莊村的岳艷麗種了2畝萵筍。她說:“去年一斤萵筍賣四五毛,今年5分錢一斤都賣過,好點也就一毛多。肥料、水、人工等每畝地成本將近1000元,一畝地萵筍產1萬斤,按1毛錢賣,差不多剛夠本。有些還不夠本。”
多因素致蔬菜“賣難”
菜農們認為,蔬菜種植面積擴大是菜價大跌的直接原因,油價提升運費導致收菜人減少也是重要原因。中牟縣農業局園藝站王肖峰介紹,由于去年行情好,今年中牟芹菜種植面積近2萬畝,相比去年增加了至少20%。張莊村村委會主任岳百順說,去年村里萵筍種植約200畝,今年種了近300畝,增加了1/3還多。
油價導致運費上漲,收菜人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從新鄉到中牟收購芹菜的郭樹鵬說:“去年油價1升5塊多,今年漲到了7塊多。從新鄉到鄭州,光油價就多了40多元。今年來這收了幾次菜,基本沒掙到錢。”
菜商任曉躍從海南收長豆角到河南批發。他說,由于油價上漲,一趟運費比去年多了6000多元,由于高速治超,拉多了要交超載費,拉少了又不劃算。
菜價整體偏低導致收菜利潤也低于往年。據河南省商務廳監測,上周河南省蔬菜批發價格大幅走低,較前一周下跌10.66%。到中牟收芹菜的滎陽菜商朱松葉說:“去年4毛錢一斤收菜,回去5毛錢一斤批發給商販,掙1毛。今年1毛錢一斤收,回去1毛5批給商販,只能掙5分錢。”
在鄭州市劉莊蔬菜批發市場內有一家攤位的周登田從云南收菜到河南批發。他說,去年從云南收西蘭花每斤四元,回來加三角批發。今年云南那邊西蘭花只要一元左右,但是回來批發價上不去,只能加一兩角。扣除運費、人工費、攤位費等,根本不掙錢。“還不如收購價貴點呢!”
這些因素共同導致收菜人比去年大減,進而導致蔬菜收購價下跌。中牟縣明山廟芹菜交易市場負責人魏保林說:“去年新疆、內蒙古、東北都有收菜人開著大卡車來這里收菜,高峰時大卡車得排隊。今年根本沒有大卡車來了。去年一天能過磅近百噸,今年一天還不到10噸。”
培育農民合作組織避免盲目種植
河南省農業廳經濟作物推廣站瓜菜科科長陳彥峰認為,部分品種蔬菜滯銷并非單一因素的結果,油價上漲肯定會有影響,但并非決定性因素。他說:“目前是否出現整體上的供大于求還不好判斷。”他傾向于認為是由于蔬菜集中上市,部分區域、部分品種出現局部供過于求的現象。
河南省農業廳提供的數據表明,2010年河南省蔬菜種植面積為2538萬畝,總產量6624.3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居全國二、三位。2008年和2009年,全省蔬菜種植面積也維持在2500萬畝左右。
陳彥峰建議,應該通過土地流轉扶強扶優農民蔬菜合作組織,把分散經營改成規模經營。“假如一個縣,有10家、20家農民合作組織或者協會的話,就很容易做到數量可控,避免盲目種植,信息統計也容易,農民在蔬菜價格上也具有一定的話語權。”
出臺應急措施緩解“賣菜難”
據了解,蔬菜滯銷地的政府已積極介入幫助菜農尋找銷路,以最大限度減少菜農損失。鄭州市委、市政府連續安排調研并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加強芹菜、萵筍等蔬菜營銷促銷工作,決定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全力解決部分蔬菜品種的積壓問題。
這些措施包括,迅速調集資金,落實補償措施。對出現嚴重滯銷的芹菜實施保護價銷售,確保生產地每斤芹菜的售價不低于0.1元,萵筍產地銷售價格低于成本價的也要給予補貼。積極拓展運銷通道,動員市內賓館、學校和公共單位到蔬菜基地集中采購芹菜、萵筍。為蔬菜運輸車輛和相關企業提供一切便利,加大滯銷菜品的外運外銷力度。引導菜農進入城市社區便利店和23個蔬菜直銷點銷售,并免除攤位費等費用。研究建立后期保護機制。由市政府補助,盡快建立大宗蔬菜生產的政策性保險基金,有效化解蔬菜生產的自然和市場風險。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