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管道建設由“建管合一”向“建管分開”模式發展。從蘭銀輸氣管道PMT(項目管理團隊)+PMC(項目管理公司)+EPC?穴設計、采辦、施工?雪項目管理模式試點,到蘭鄭長成品油管道首次試行建管分開體制下的EPC總承包商運作模式,都給接管運營任務的生產運行管理單位提出了新課題,如何適應這一體制變化,把生產籌備的前期工作做得更好,需要實踐來檢驗,在探索中尋求發展。
從當前新建管道建設施工的角度看,要提高管道的綜合整體建設施工管理水平,管道建設項目管理是基礎、是關鍵。此外,我國油氣管道的設計、施工、管理技術較落后,設備效率低,能源消耗高,與國外同業差距大。過去,油氣管道企業通過20多年的努力,正逐步向發達國家奮斗了100多年所達到的先進水平靠攏。現在,我國油氣管道在設計、施工等主要方面,整體上達到了20世紀末的世界先進水平。
然而,多介質輸送工藝技術依然處于起步階段。與美國著名的科洛尼爾管道10個供油點和281個出油點,能輸送100多個品種的介質相比較,我國的差距很大。特別是在泄漏檢測、混油濃度檢測、界面跟蹤及油品切割的自動控制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已投產的蘭成渝成品油管道成功應用了光學混油界面檢測定位技術,解決了多品種、多出口,高壓力、大落差成品油管道系統的精確控制和實際運行操作,對其他新建管道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未來,隨著我國管線內檢測技術、智能清管、內檢測機械損傷檢查,清管器運行實時監控技術、實時檢測監控技術、直升機巡線和管道完整性監控技術等的廣泛應用,逐步會將我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業迅速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在管道運營管理方面,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至少落后近20年左右,我國老的管道企業,表面上看是公司制企業,實際承擔了太多的社會職能。
按照集約化、專業化、一體化發展思路,中國石油(601857,股吧)近10年持續重組,基本形成了上游專業化與一體化,特別是管道板塊業務,在油氣產業鏈中發揮著紐帶作用。
2006年形成調度控制、技術服務、維護搶修、管道封堵4個專業化體系。
2007年中國石油管道局所屬的10家輸油氣公司及油田的長輸管道業務整合并入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管道板塊。管道業務的調整,使管道公司的運營管理面臨新課題。主要表現為:
一是觀念認識上的差距。如何更快地適應“集中調控、分區管理、建管分離”的變化,管道公司需要重建工作思路。但從觀念的轉變到實際效果的產生,需要時間。
二是業務重組后的磨合。在當前新的管理體制下,管道公司應突出以安全生產為核心的油氣運營管理業務。
管道公司在沒有了油氣調控權,實行建管業務分開后,新體制和新模式的業務磨合主要體現在:沒有調度控制權,但還要承擔運營安全風險;管道公司作為運營單位在新建管道建設投產前期的介入過程中,定位不清晰,導致投產交接和以后運營管理會出現一系列問題,過多的風險將加載到運營單位;現行的管理模式應按照集約、簡化和標準化、模塊化、信息化的原則,盡快達到“三統一”(即管理流程統一、管理標準統一、管理體系統一)。
三是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再創新。我國的陸上油氣管道建設正處在一個初級階段的上升期,在儲運工藝、防腐、自動控制還需不斷吸收消化國外的前沿技術,特別是在成品油和天然氣輸送方面與發達國家比較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在管理研究、推廣應用、創新有待加強。
最后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健全完善。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于2010年6月2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自實施以來有許多地方需完善修改,應出臺具體的配套實施細則。
在當前管道運輸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若能抓住機遇,研究完善油氣運輸業的相關配套政策,制定超前的發展戰略,引進和消化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克服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關鍵問題,我國必將迎來油氣管道運輸業發展的輝煌時代。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