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早些時候人們所預期的那樣,3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成品油價格調整方案,自3月27日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價310元、300元,折合全國平均每升0.23元、0.26元。這是國內成品油價格在2013年首次下調。分析人士認為,繼三地(辛塔、迪拜、布倫特DTD)原油變化率跌破“-4%”調價紅線之后,成品油調價的另一只靴子“22個工作日”落地。
另外,正如隆眾石化網早些時候所預測的那樣,我國完善后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調價周期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
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是如何形成的?將於何時推出?成品油價格下調后對於后市將產生何種影響?
該調就調
必須提及的是,隨著公眾對現行調價機制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3月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表示,發改委正在研究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方案:一是計劃把調價周期調得更短一些,以適應國際油價的頻繁變動﹔二是準備取消4%的漲跌幅限制,按照一定的周期,到了時間點該調就調。至此,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終於有了準確而清晰的信號。
2月25日,國內成品油迎來了2013年的首次上調。如今距年內油價首漲已過去月余,進入3月份,隨著國際油價震蕩下跌,國內油價將開啟年內的首次降價窗口,3月21日三地原油變化率已跌破-4%,3月26日已滿足22個工作日的調價條件,成品油下調窗口正式開啟,此前預計下調幅度每噸300元,折算每升價格下跌約0.3元左右。
網分析師冉曉睿指出,受到一些國際因素的影響,國內成品油價格難以維持高位走勢。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性的石油需求傳統上會在每年1-2月出現下降,這也是美國和歐洲煉油行業暫時停工進行檢修的時段。同時多家新建中國煉油廠的停產維護活動正在拖累原油需求的全球性表現。不過隨著亞洲煉油產能的不斷增加,3月的例行檢修季對全球性需求的影響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也使得第一季度的全球原油需求相對疲弱。
近年來我國煉油能力持續增長,僅2012年就有茂名石化、金陵石化和上海石化等幾家大型煉廠進行了擴產,累計一次加工能力擴增達到1300萬噸,相當於一個大中型煉廠的規模。中國的擴能帶動亞洲總產能提升,因此3月亞洲煉廠的檢修季使得全球原油需求進入淡季,而在供應端表現穩健的形勢下,需求走軟勢必會對油價趨高走勢形成抑制,近來的震蕩小跌也反映了這一現象。3月國際原油若缺乏重大利好事件指引,價格或難重回高位,而相對弱勢也或將影響國內市場,成品油迎來2013年首次下調是早已在情理之中。
4月11日或將下調
網分析認為,縮短為10個工作日是一個比較適中和穩妥的方案,既不會顯得太激進,又能比較有效地改善原有機制的滯后性問題,還可以為以后進一步縮短調價周期做好鋪墊。如果按照10個工作日為周期來定期調整的話,則意味著一年(52周)將會定期出現26次調價,對於廣大民眾來說,調價將會成為一種習慣。
分析師王金濤表示,考慮到清明假期的因素,新機制的首次調價時間窗口在4月11日,預計屆時油價或將下調。目前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雖然宣布修改掛靠油種,但并沒有公布具體細則。市場普遍猜測阿曼原油將替代辛塔原油成為新的掛鉤油種。王金濤表示,若按“阿曼原油替代辛塔原油”的調整方案計算,新調整后的三地原油變化率仍將負向運行,后期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概率大於上調。
成品油分析師李宏指出,目前來看,歐盟國家的經濟復蘇情況不容樂觀,勢必抑制油價反彈。同時,當前原油供大於求的現狀無法改變,油價相對也處於偏高的位置,依然有下探空間,所以4月份國內成品油價格或繼續下調,有望在短時間內迎來“兩連跌”。
分析認為,4月國際原油價格多數時候會呈現窄幅震蕩的姿態,而國內成品油再度出現調價的預期尚不明朗。
除了汽柴油價格之外,4月份國內航空煤油價格或率先下調。“國內航空煤油價格與新加坡航油價格掛鉤,在每月的1日進行調整。”分析師劉東琴表示,受國際油價低迷影響,最新一輪計價期內,新加坡航空煤油到岸完稅價約為每噸7436元,較上月下降479元,預計4月1日起國內航空煤油出廠價格隨之下調479元,到4月5日國內航空公司燃油附加費也有望隨之下降。
定價標桿或有調整
冉曉睿表示,除成品油定價機制需改革外,我國原油市場定價標桿也應有所調整。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共計進口原油2.71億噸,同比增加6.79%,進口來源地區排名前三的地區分別為:中東、非洲和歐洲。
布倫特原油作為原油市場重要定價標桿之一,其全球影響力在不斷提升,當前全球60%-70%的原油現貨計價都會參考布倫特原油價格。2012年12月,美國能源部下屬的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更是在公布的2013年度能源展望中,宣布放棄使用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作為油價基準,而改用布倫特原油。這是美國能源部門首次使用布倫特作全球油價基準,由此布倫特在全球原油市場中的地位可見一斑。目前中國每年進口的原油中,大約有30%來自非洲和歐洲,而這兩個地區原油的計價主要參照的就是布倫特原油價格,因此我們認為,布倫特原油將會繼續作為我國成品油調價機制的重要參照標桿而保留下來。
中國每年進口的原油中,大約有一半來自中東國家,而中東作為全球原油儲量最大的地區,未來依然是中國最重要的原油進口來源地。據隆眾石化網了解,中東地區原油的計價主要參照迪拜原油價格,因此迪拜原油也將會繼續作為我國調價機制的重要參照標桿而保留下來。
辛塔原油是亞洲地區原油計價的參照標桿之一,但是隨著中國從亞洲國家進口原油的數量在不斷下降,辛塔原油對我國進口原油成本的影響也越來越小,因此極有可能會被其他原油所替代。
近些年來,中國從阿曼進口的原油數量在逐年增加。2011年和2012年,中國從阿曼進口的原油量分別為1815萬噸和1957萬噸,在所有進口國中排名第五。阿曼原油品質和迪拜原油類似,也是中東地區原油計價的參照標桿之一,所以推測,阿曼原油將會是替代辛塔原油的一個很好選擇。
對后市產生影響
冉曉睿分析認為,此次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對CPI將產生影響。成品油價格在CPI中的比重約為0.5%,此次成品油價格下調3.5%左右,將對CPI漲幅直接拉低0.0175%。不過,油價的下調將減少運輸成本,通過成本傳導,進而加大對CPI漲幅的拉低效果。加之春節過后,佔CPI比重較大的食品價格多出現回落,因此預計3月份國內CPI漲幅將會低於2月份,有望回落到3%以下的合理區間。
另外,此次調價是2013年國內成品油價格的首次下調,距離上次調價(2013年2月25日油價上調)剛剛過去1個月。據隆眾石化網數據監測顯示,調價落實后,國內大部分地區0#柴油將回落至7.25元/升,93#汽油將回落至7.5元/升,而北京、上海等執行國四標準以上地區的汽油價格將再次回歸“7元時代”。
“成品油調價對物流、普通私家車主、出租車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冉曉睿強調。此次油價調整時2013年首次下調。據隆眾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柴油主要消費支撐主要來自交通、工業、農林畜牧業。其中,交通能源消耗量佔據首位,隆眾統計數據顯示,物流運輸業消耗的燃料站國內油品消耗總量的六成左右。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結構中,第三產業慢慢佔據主導,預計在未來5年,物流業消耗燃料比例將會增加。此次油價下調,也將會給物流業成品壓力帶來一定的緩解。
據了解物流運輸車輛平均每百公里耗油約40升左右,此次調價兌現后,物流業百公里成本將會降低10.4元。另外,伴隨著氣溫回升,工礦開工逐漸增加,物流運輸業的公路里程也將會逐步回升。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