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大慶油田迎來今冬首場降雪。風雪來襲,大慶油田早已做好冬防保溫工作,鉆井、采油等野外生產正常進行,向完成全年生產目標任務沖刺。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走進大慶鉆井三公司15160鉆井隊施工現場,記者看到鉆臺和二層臺上圍著綠色圍布。隊長馮秀魯介紹,這圍布年年冬天用,可鉆臺的四面只能圍三面,留出正面方便作業時觀察,因此員工站在這一面,風最大,人最冷。今年為啥能圍四面鉆臺圍布?因為他們在圍布上開了孔,給這“小棉墻”造了“窗戶”。一旁的井隊內鉗工魏來說:“往年冬天站在鉆臺上操作汽動絞車,冰雪夾寒風,時間稍長身體吃不消。今年多了一面‘擋風墻’,溫暖多了,況且汽動絞車也被液壓提升裝置取代了。”
說起液壓提升裝置,好處有三:一是節省人員,內鉗工、外鉗工兩個人的活,現在一個人就能干;二是安全性高,徹底杜絕絞車繃繩疊壓虛纏現象;三是汽動變液壓,從根本上解決了冬季凍堵問題,確保冬季鉆井施工安全。
圍布能“開窗”、設備新升級,除了這些外,馮秀魯還介紹一件“御寒神器”——“電熱大衣”。地面管線、立管和空氣包都是鉆井施工過程中重要的循環系統。“到了冬季,為了不讓循環系統出現凍堵以致影響鉆井施工進度,我們給循環系統都穿上了‘電熱大衣’,用電熱帶給循環系統保溫。電熱帶的使用,讓憂心的冬日循環系統凍堵成為歷史。”
“我從事鉆井施工20年,經歷20個寒冬,如今冬天凍堵少了,維修少了,停工少了,冬日施工效率提升了。這是‘神器’帶來的益處,是科技帶來的進步。”馮秀魯說。
海塔油田冬天來得更早些。他們積極采取措施,排除各種運行隱患,做實做細冬防保溫工作,確保各項生產、生活設施安全過冬。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