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額出爐,民營油企仍然沒有份額。 8月15日,記者從大宗商品資訊機構隆眾石化獲悉,今年第三批一般貿易成品油出口配額明細已正式下發,總計600萬噸。對比去年第三批出口配額,同比增加104.78%。 共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及中航油五家公司獲得了出口配額。其中,中石化為278萬噸,占比46.3%;中石油201萬噸緊隨其后,中海油獲得60萬噸,中化為60萬噸,中航油1萬噸。 從產品分類看,汽油總計235.5萬噸,占總量的39.25%;柴油為210萬噸,占比35%;煤油154.5萬噸,占比25.75%。
2019年第三批成品油一般貿易出口配額明細。圖片來源:隆眾資訊中石化和中石油一直是成品油出口配額申請中的主力軍。在今年第二批成品油出口配額中,中石化擁有922萬噸,占比為38.76%,中石油以884萬噸、37.16%的占比緊隨其后。 據隆眾資訊統計,截至目前,包含加工貿易出口配額在內,今年公布的出口配額總量為5800萬噸,超過去年總量的16.67%。
第三批成品油一般貿易出口配額同比、環比數據。圖片來源:隆眾資訊隆眾資訊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國內汽油出口配額完成率50%,柴油出口配額完成率64%,煤油出口配額完成率為47%。出口總配額完成率為54%。 由此可見,目前幾大石油公司手中的出口配額仍十分寬裕。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國內出口成品油總量達到3800.5萬噸,對比去年同期增長9%。 國內成品油出口配額的不斷增加,也反映了國內煉油產能過剩的現狀。 根據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地方民營大型煉化項目相繼投產,預計今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將凈增3200萬噸/年,全國煉油總能力將達到8.63億噸/年;過剩產能將升至約1.2億噸/年,同比增長約三分之一。 新增的煉油能力主要來自恒力石化(600346.SH)、中科煉化、浙江石化以及山東地方煉廠。隨著外資進入成品油零售市場,國內成品油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 加大成品油出口力度,成為緩解國內產能過剩的一條較為有效的途徑。 2016年,地方煉廠曾參與成品油出口,但當年配額完成率僅有49.66%。2017年開始,地方煉廠就一直無緣出口配額。何時能重返出口配額名單,仍是未知之數。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