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拖累經濟活動,印度國內燃料需求也大大削弱,大多數煉油廠正面臨煉油產能過剩的情況。根據印度公布的數據,2019-20財年該國年度燃料需求僅增長0.2%,這是過去20多年來最差增速。作為全球主要石油進口國,印度能源需求的下滑其實十分“反常”;然而,或許也是因為有了“夠用”的底氣,印度近日在能源領域則再一次發起了限制措施。
停租中國油輪運送原油后,印度國有油企停止從中企進口原油!
據《聯合早報》8月28日報道,消息人士透露印度國有煉油企業已停止從與中企有關聯的公司購買原油;而此前,印度政府已出臺了旨在限制從鄰國進口原油的規定,但并沒有在規定中點名任何國家。報道指出,印度國有煉油企業上周已決定停止向中海油、聯合石化、中石油等中企發送原油進口的招標文件,此舉也意味著雙方將不再有合作的機會。
作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印度近84%的石油需求依賴進口;而在其500萬桶/日的煉油產能中,印度國有煉廠控制著60%的份額,它們定期從現貨市場購買原油。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其實并不向印度出口原油,但基于中企是全球主要的石油貿易商——其手中持有中東、非洲和美洲等全球許多油田的股權,并且時常投標印度國有煉油商的原油進口項目。
實際上,這并非印度近期在能源領域采取的限制措施。8月中旬,外媒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國有石油企業已決定,將停止租用來自中國市場的油輪運送原油及其產品,同時還要求其上下游供應商,不要租用中國油輪將原油運往印度。
而針對種種舉措,印度消息人士就指出,該國當前正處于疫情影響需求的特殊時期,但如果需求恢復,這些新規定將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印度需要考慮全局和國家利益。
石油進口面臨2大威脅,印度曾提出與中國結成“石油同盟”!
印度正在與周邊經濟體的能源合作上設置障礙,但就如前文提到的,印度石油極度依賴進口,而近幾年國際能源市場的動蕩已讓印度吃了不少虧,當前所設的這些障礙或許也將成為其親手挖的一個個坑。
一方面,美國頻繁對伊朗、委內瑞拉等主要石油出口國發起限制措施,去年4月還宣布不再給予印度進口伊油的豁免;而在美國宣布這一單邊措施后,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就表示,其正在與其他國家合作以保障印度的能源供應——這實際上也是對美國限制措施做出的“服從”表現。
可隨之印度也面臨著“斷供”的困局。印度駐美國重要人士在去年8月就表示,美國對伊朗的措施傷害了印度,后者發現很難取代從伊朗的石油進口,“這已經影響到了印度的底線”。
另一方面,當今國際石油市場仍是“賣方市場”,原油的供應和價格均掌握在沙特阿拉伯等石油供應國手中,石油買家則顯得十分被動——尤其是能源嚴重依賴能源進口的印度更是屢次面臨供應國的價格壟斷;在此背景下,印度石油部長2018年就曾提出希望能與中國結成石油同盟,以合作的形式體現雙方的購買力進而影響石油定價。
換句話說,“抱團”有利于印度打破這種維持多年的被動局面,對其能源安全有著莫大的意義。但當前,印度卻在能源領域做出限制措施,這無疑與其此前的“同盟”意向背道而馳;且這一限制舉措放在當前仍處于動蕩的國際市場上,無疑將讓其能源行業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這也無異于一個個新的、印度親手挖下的深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