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全文(以下簡稱《白皮書》),展示了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的積極貢獻。在介紹中國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明顯提高的專題中,指出“庫布其等創造了荒漠變綠洲的綠色傳奇”。這是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后,庫布其第二次被載入政府文獻。
2021年10月8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全文發布,其中明確提出了推廣庫布其治沙經驗、開展光伏治沙試點等具體要求。
庫布其沙漠位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臺地北部邊緣、黃河幾字彎南岸,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七大沙漠,自西向東橫跨杭錦旗、達拉特旗、準格爾旗。庫布其沙漠東部屬于干旱草原地帶,西部處于荒漠草原地帶,沙漠腹部地區曾經寸草不生、荒無人煙,風蝕沙埋十分嚴重,千百年來被喻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長期危害黃河中游和京津冀地區的生態、生產、生活安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立足于解決生態治理的可持續性問題,內蒙古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堅持用產業化的思路指導生態建設,本土企業億利集團率先通過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模式治沙,持之以恒,30多年來治理綠化庫布其沙漠超過6000平方公里。庫布其沙漠的植被覆蓋度由不足3%增長到53%,降水量成倍增加,一度絕跡的天鵝、仙鶴、野兔、狐貍等重現庫布其,沙塵災害天氣減少了90%;形成了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游、生態光伏、生態工業“六位一體”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生態產業綜合體系,帶動了10.2萬人脫貧致富。庫布其沙漠治理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民生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從昔日的“死亡之海”變成了“希望綠洲”,從黃河的“流沙源”變成了“聚寶盆”,從京津冀的“風沙源”變成了“清風源”。
支持服務中國的“雙碳”目標戰略任務,充分發掘年均日照超過3180小時、已治理修復的廣袤荒漠化土地資源優勢,依托近十年吉瓦級庫布其光伏治沙實踐經驗,億利集團將新能源發電產業和沙漠生態治理相結合,探索實踐了生態治沙增匯與光伏治沙減排的雙向碳中和模式。作為COP15首期大型風光電基地項目之一,2021年10月16日,億利集團與三峽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的蒙西基地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開工建設,億利武威立體生態光伏治沙項目作為甘肅省新能源重點項目也已開工建設。“十四五”時期,庫布其光伏治沙新模式將持續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和黃河流域治理做出新的貢獻。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