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為6.1%,而2021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速約為6%,基于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約為3%的判斷,預計2022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速會回落到2%以內。
*在疫情持續反復及各國疫情防控下,全球出行需求大幅下降,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國家城市交通出行需求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從全球航空業來看,上半年由于歐美等地區旅行限制的放松,全球航空業恢復速度有所加快,但航空煤油消費整體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IEA預計2022年全球航空煤油消費預計增長95.1萬桶/日,達到614.3萬桶/日,較疫情前低23%,預計2023年將增長90.9萬桶/日,達到705.2萬桶/日,較疫情前低11%。
*今年二季度以來,歐美等主要消費地石油產品需求已經開始走弱。
全球通脹的高企疊加主要經濟體加息的不斷推進,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未來走向衰退的預期不斷增強,而經濟的走弱會對石油消費帶來明顯的負面沖擊,近幾個月,歐美等主要石油消費區域需求已經開始弱化,未來隨著全球經濟的進一步下行,全球石油消費預計也將受到持續打擊。
全球經濟與石油消費量具有強正相關性
從歷史數據來看,全球經濟及石油消費的變化呈高度正相關,全球石油需求增速的變化會跟隨全球經濟增速的變化而變化,當全球經濟增速上升時,全球石油消費也會增長,而當全球經濟增速下降,全球石油消費也會減少。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出現負增長,降幅達到10%,而在此期間,全球石油消費也下降了近5%。過去50年里,全球經濟增速大部分時間維持在0~5%,而全球石油消費大部分時間維持在0~3%,全球石油消費增幅通常會低于全球經濟增速。
圖1 全球經濟增速與全球原油需求增速 數據來源為Wind、方正中期研究院
圖2 全球經濟增速與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閃點圖 數據來源為Wind、方正中期研究院
全球經濟增長面臨顯著壓力
圖3 全球及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 數據來源為IMF、方正中期研究院
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及通脹水平有所上升,同時全球主要經濟體加息導致金融環境收緊,全球經濟增長面臨顯著壓力。今年上半年美國GDP(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同時7月中旬以來,美國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出現倒掛,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已經進入技術性衰退。而近期公布的中、歐、美制造業數據集體走跌,美國7月制造業PMI降至52.8,為連續第二個月下滑,歐洲7月制造業PMI降至49.8,為近兩年多以來首次跌至榮枯線以下。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預測也大幅下調全球及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期,IMF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2%,較4月份預測值下調0.4個百分點,預計歐元區、美國今年經濟增速分別達到2.5%和2.3%,世界銀行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9%,遠低于今年1月預期的4.1%。
圖4 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與油價走勢 數據來源為IEA、方正中期研究院
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為6.1%,而2021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速在6%左右,基于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在3%左右的判斷,預計2022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速會回落到2%以內。
全球石油消費轉弱將逐步兌現
全球經濟下行對石油消費的沖擊將逐步兌現,在經濟衰退預期下,近期多家機構下調了對今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長預期,EIA(美國能源信息署)、IEA(國際能源署)、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認為2022年全球石油消費增幅分別為208萬桶/日、211萬桶/日、310萬桶/日,年內已多次下調該預期。從季度需求來看,根據IEA的統計及預測,今年二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全球汽油、柴油、LPG(液化石油氣)等石油產品需求均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今年四季度是石油產品需求下滑最嚴重的時期,而到明年二季度以后,石油產品需求有望回升。
圖5 全球石油產品消費同比變化 數據來源為IEA、方正中期研究院
目前,全球石油消費主要來自于交通領域,占比達到60%左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疫情持續反復及各國疫情防控下,全球出行需求大幅下降,到目前為止,全球大部分國家交通出行需求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從交通擁堵數據來看,目前,亞洲主要城市的擁堵數據整體仍然低于2019年的平均水平,尤其是東京、大阪、雅加達等地的擁堵指數較2019年仍有一定差距,而在歐洲和美國,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尤其是歐洲80%的城市交通擁堵指數遠低于2019年平均水平。交通擁堵數據偏低意味著居民出行需求下降,在此背景下,燃油消費也受到抑制,IEA的數據顯示,OECD國家的道路燃料需求自7月以來開始加速下降,與更為負面的經濟情況表現一致, 7月份汽油和柴油需求顯著惡化。
從全球航空業來看,上半年由于歐美等地區旅行限制的放松,全球航空業恢復速度有所加快,但航空煤油消費整體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根據OAG(全球航空數據提供商)的數據,當前歐美國際航班運力恢復明顯快于亞洲等地,截至今年8月上旬,北美航班運力較疫情前的水平低約10%,歐洲較疫情前水平低10%~20%,而亞洲地區國際航班運力恢復仍然緩慢,尤其是東亞地區國際航班運力較疫情前仍有較大差距。而在歐美航空業快速恢復帶動下,8月中旬全球航班運力已達到2019年的85%~90%;但從季節性角度來看,未來航班運力預計會走弱。從航空煤油消費來看,IEA預計2022年全球航空煤油消費將增長95.1萬桶/日,達到614.3萬桶/日,較疫情前低23%,預計2023年將增長90.9萬桶/日,達到705.2萬桶/日,較疫情前低11%。
歐美石油需求開始下滑
由于經濟轉弱疊加油價高漲,今年二季度以來,歐美等主要消費地石油產品需求已經開始走弱。有數據顯示,今年5月美國汽油交付量同比下降2.7%,柴油交付量同比下降4.7%。在歐洲也有同樣的情況,加油站的抽樣數據顯示,4至5月英國汽油銷售同比下降2.7%,柴油銷售同比在4月轉負,5月同比下降3.1%,德國5月卡車通行量同比下降2.2%。
圖6 美國、英國、德國汽油及柴油需求同比變化 數據來源為EIA、方正中期研究院
從美國的表觀需求數據來看,今年二季度以來,美國汽油表觀需求明顯弱化,表現出“旺季不旺”的特點,8月中旬,美國汽油表觀需求降至843萬桶/日,較去年同期低12%,較過去五年同期低13%。而汽油表觀需求疲軟也帶動整個美國油品總需求走弱 ,8月中旬,美國油品表觀總需求為1934萬桶/日,較去年同期低11%,較過去五年同期低6%。目前來看,美國餾分油表觀需求仍然相對穩定,但預計隨著經濟的走弱,餾分油表觀需求也將受到一定沖擊。
中國原油進口及加工需求均同步下降
2022年1至7月,國內原油進口量達到2.9億噸,累計同比下降4%。2022年中國非國有原油進口配額總量為2.43億噸,與2021年持平,6月底商務部下發的第二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達到5269萬噸,同比去年3524萬噸的數量增加1745萬噸,今年前兩批累計下發了16172萬噸,同比去年前兩批15783萬噸的額度增加了2.5%。
圖7 中國原油進口量 數據來源為Wind、方正中期研究院
從煉廠需求來看,8月中旬國內主營煉廠開工率在70%左右,較正常水平仍然低10%左右,而地方煉廠開工負荷在前期達到70%后在近期也有所下滑。2022年1至7月,國內原油加工量累計達到3.8億噸,同比下降6.3%,當前終端石油消費整體表現仍然低迷,并對煉油需求形成負反饋。在休漁期結束后,8、9月會出現一波柴油消費小高峰,但10月之后成品油消費預計會再度轉弱,疊加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相對較差及疫情的持續沖擊,下半年國內成品油消費也不容樂觀。
圖8 中國原油加工量累計值、累計同比 數據來源為Wind、方正中期研究院
總體來看,隨著未來全球經濟逐步走弱,石油消費將受到明顯沖擊,由當前的居民消費進一步傳導至工業部門。結合經濟運行周期來看,未來幾個月全球汽油、柴油等石油產品同比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而航空煤油需求在季節性消費淡季下,環比也將走弱,2022年全年石油消費增幅預計將顯著下降。(作者 隋曉影 單位:方正中期期貨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