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蘭州石化轉型升級乙烯改造項目可研通過中國石油評估,這一特大石化項目要來了。
該項目是中國石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事業發展,謀劃布局產業轉型發展的重大項目。
在煉油能力增長放緩,轉型升級加快的今天,石化企業正通過新材料、新能源為未來尋找更多可能。
01
蘭州石化:斥資231.7億轉型升級
3月11日至12日,《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轉型升級乙烯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會在北京召開,項目可研順利通過評估,意味著項目落地建設按下了“加速鍵”。
值得注意的是,項目總投資約231.7億元。早在2022年,蘭州石化就為該項目專門成立規劃發展專班,全面啟動百萬噸乙烯項目、榆林二期及配套項目規劃。
目前,項目納規所需10項專項評價中8項已獲地方政府備案及批復,能評、環評2項已通過政府初審,600萬千瓦新能源指標得到批復,土地征拆全面完成,完成了128處公用工程管線的甩碰頭,初步形成了330千伏電網的聯合共建協議,重點配套項目同步推進。
這一乙烯改造項目的實施,將增加化工新材料百萬噸,實現蘭州石化“百萬噸新材料”生產基地的建設。
據了解,屆時,蘭州石化成品油產量將下調至530.49萬噸/年,燃料油總量減少126.81萬噸/年(柴油減少158.65萬噸/年,汽油增加15.09萬噸/年,煤油增加16.75萬噸/年);化工產品增加140萬噸,其中新增POE、UHMWPE、EVA等新型高端聚烯烴產品29萬噸,高端聚丙烯產品37.56萬噸,高密度聚乙烯產品20萬噸、低密度聚乙烯產品17.54萬噸,合計104萬噸。
02
加快上馬新材料
煉油產業正面臨產能總體過剩的挑戰,無論是三桶油、民營大煉化還是中小型石化企業,都在謀求改變。“油轉化”快速發展成為國內煉廠轉型的新趨勢。
國務院在2021年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里,曾提出“指標”,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
近來,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發布的《關于促進煉油行業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更是再次明確并強調了煉油行業10億噸產能紅線。
然而,當前國內煉油總能力已經達到9.36億噸/年,并且自2022年底開始,在“十三五”期間確立并開建的千萬噸、百萬噸級大煉化項目,正陸續進入投產期。
如此一來,煉油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國內小型煉廠生存空間陸續被擠壓,“油轉化”轉變擺至眼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
而當前,化工下游新材料還是一塊尚待開墾的新天地,它意味著機會和新的可能。不少石化企業已經加快產能結構調整,加速“油轉化”進程。
例如,中國石化茂名石化煉油轉型升級及乙烯提質改造項目、揚子石化煉油結構調整項目;中國石油推進吉林石化轉型升級項目、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恒力石化、東方盛虹等龍頭民營煉化企業不斷向新能源、新材料方向延伸,重點發展可降解塑料、充電樁材料、光伏膠膜樹脂材料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