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也是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記者在7月30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日,上海發布《關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進一步營造全鏈條創新發展的產業生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
據上海市副市長劉多介紹,《若干意見》圍繞研發、臨床、審評審批、應用推廣、產業化落地、投融資、數據資源、國際化等關鍵環節,堅持全鏈條創新、全鏈條改革、全鏈條賦能,推出八方面37條政策舉措。
為加快推動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的源頭創新,《若干意見》提出,加快基礎理論創新和前沿技術突破,前瞻布局細胞與基因治療、mRNA、合成生物、再生醫學等基礎前沿領域和新賽道。同時,支持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藥物研發,加速科研成果向臨床前研究轉化,持續加大創新藥研發支持力度,創新醫療器械開發支持力度等。
《若干意見》明確,對由上海市注冊申請人開展國內Ⅰ期、Ⅱ期、Ⅲ期臨床試驗并實現產出的1類新藥,按照規定對不同階段擇優給予不超過研發投入40%的支持,最高分別是1000萬元、2000萬元和3000萬元;對其中僅需完成早期臨床試驗、確證性臨床試驗的細胞與基因治療1類新藥,按照規定擇優分別給予最高1500萬元、3000萬元支持。每個單位每年累計支持金額最高1億元。
在強化投融資支持方面,《若干意見》提出,培育中長期投資者和耐心資本。發揮生物醫藥產業母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創新轉化基金等的作用,加強戰略紓困投資。鼓勵企業風險投資,設立產業并購基金,支持企業并購重組、做大做強。
加快推動生物醫藥數據的安全合規流動是本輪政策的一大亮點。根據《若干意見》,上海將建立隊列研究數據開放共享機制,完善醫療醫保數據資源合作利用機制,打造高質量語料庫和行業數據集。推動行業數據安全合規流動,在上海數據交易所設立生物醫藥專區,推動醫藥專利、試驗測試數據、行業分析數據等依法合規交易。依托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開展試點,支持生物醫藥企業數據跨境安全合規流動。
《若干意見》還提出,推動更多“新優藥械”入院、入醫保,確保上海市醫療機構“應配盡配”,大力支持上海市創新藥械國際化發展;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支持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含臨港新片區)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開展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應用等。
據了解,2021年至2023年,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從7617億元提升至9337億元,制造業產值由1712億元增長到1860億元。今年上半年,制造業產值達到93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7億元。初步形成了技術、人才、資金、數據等全要素支撐能力。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