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州椒江外沙、巖頭醫化園區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逐漸壯大,主要生產阿霉素、阿佛菌素、卡馬西平等產品。但由于30余年的發展,對環境造成了影響,被列為浙江省“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11個省級環保重點監管區之一。
該區先后投入了10多億元,加大環保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成投用日供氣2500噸的熱電廠、日處理污水5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置危險固廢10噸的工業固廢處置中心和垃圾焚燒工程等,并先后關停了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18家企業。
通過持續不斷的環境整治,目前臺州椒江,外沙、巖頭醫化園區的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園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化工廢水排放量從3萬噸/日下降到1萬噸/日,有效削減廢氣排放量80%以上,減少危險固廢產生量5000噸。椒江區三大水體水質明顯好于往年,地表水體水質達標率達到22.2% 。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7%。城區惡臭發生強度和頻次逐年明顯下降。2006年,椒江區惡臭發生率為8.1%,同比下降了58.03%。
在整治的同時,臺州椒江區的醫化行業經濟仍然實現穩步增長。2006年,醫化行業共實現工業產值48億元。環保的概念滲透進規劃-設計-生產-產品整個生產過程,推動了企業清潔生產。
該區先后投入了10多億元,加大環保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成投用日供氣2500噸的熱電廠、日處理污水5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置危險固廢10噸的工業固廢處置中心和垃圾焚燒工程等,并先后關停了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18家企業。
通過持續不斷的環境整治,目前臺州椒江,外沙、巖頭醫化園區的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園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化工廢水排放量從3萬噸/日下降到1萬噸/日,有效削減廢氣排放量80%以上,減少危險固廢產生量5000噸。椒江區三大水體水質明顯好于往年,地表水體水質達標率達到22.2% 。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7%。城區惡臭發生強度和頻次逐年明顯下降。2006年,椒江區惡臭發生率為8.1%,同比下降了58.03%。
在整治的同時,臺州椒江區的醫化行業經濟仍然實現穩步增長。2006年,醫化行業共實現工業產值48億元。環保的概念滲透進規劃-設計-生產-產品整個生產過程,推動了企業清潔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