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影響了各個行業,多晶硅就是其中之一。成都晚報記者昨日獲悉,由于歐洲市場需求下降,這半年多來多晶硅價格暴跌;加之美國又實行“雙反”政策等,電費成本高企,產能嚴重過剩,目前四川大多數多晶硅企業已經處于停產狀態。
供大于求 價格暴跌
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去年年中還處在70多美元/公斤高位的國際多晶硅價格,在這半年多卻像坐上了下行電梯,直線下跌。
“歐債危機剛發生的時候,我們就預估到會對這個行業有影響。”昨日,川內多晶硅生產商、通威集團旗下的四川永祥股份董事長馮德志對成都晚報記者說,國際多晶硅價格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下行,“從每公斤70美元,到60美元,再到50美元,幾乎一天一個價,年底的時候跌到30美元……”
對于價格暴跌的原因,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歐債危機深化之后歐洲政府都在削減支出,政策上調低補貼,“而從制造能力上來說,2010年到2011年上半年,全球從多晶硅到組件這部分產能擴張,導致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
八成多晶硅企業停產
在如此嚴峻的大背景下,有化工行業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多達八成的多晶硅企業已停產。成都晚報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省內的大型多晶硅企業,除了四川永祥和四川瑞能,基本上已經停產。
目前四川境內多晶硅企業有10家左右,其中新光硅業、東氣峨半、四川瑞能、四川永祥、天威四川和樂電天威等納入了工信部首批行業準入公示。公開數據顯示,四川永祥是全省最大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年產能達4000噸。
對2010年的多晶硅概念股有印象的投資者不會忘記樂山電力(10.32,-0.36,-3.37%)。從2010年三季度初至2011年一季度末,該股從7.5元左右一路漲至最高20元左右,其因素就是該公司所投資的多晶硅項目樂電天威。不過該公司去年12月公告稱,樂電天威已于11月起停產實施技改,主要因去年四季度多晶硅業務已出現生產成本倒掛,項目借款歸還壓力加大。2月29日樂山電力公布的2011年年報顯示,樂電天威去年度的凈利潤則已轉為虧損1548萬元,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為虧損790萬元。
此外,上市公司中天威保變(12.36,0.08,0.65%)、川投能源(12.23,-0.38,-3.01%)、岷江水電(6.14,-0.14,-2.23%)等投資的天威四川硅業、新光硅業也皆在去年底停產;即使仍在生產的四川永祥,劉漢元也稱屬“控制成本,勒緊褲腰帶頂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