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3月19日訊
一家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折桂"國家技術發明獎--這就是位于山東省桓臺縣的東岳集團。在2月14日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山東東岳集團與上海交通大學(微博)申報的"全氟離子交換材料制備技術及其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
"我們的氟硅材料產業鏈不斷向深加工產品和尖端技術延伸,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在整個價值鏈條中,60%的效益貢獻來自科技創新。"東岳集團董事長張建宏介紹說,基礎原材料無水氟化氫每噸只有2000多元,經過幾十個生產環節,尖端產業氯堿離子膜的關鍵材料每噸上千萬元。
2011年,東岳集團入庫稅收達13.69億元,同比增長291.14%,連同CDM項目直接上繳國家財政的5.93億元,年度為國家財稅貢獻達19.62億元。同時,企業的銷售收入、出口創匯、效益水平等各項經濟指標也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據悉,離子膜廣泛應用于基礎產業、新能源、環境保護、海水淡化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氯堿工業中,離子膜是核心設備電解裝置的核心材料,但一直被國外幾家企業所壟斷。東岳集團經過近八年的艱苦探索與實踐,氯堿工業用大面積全氟離子膜成功下線,并成功應用于萬噸氯堿裝置,實現了離子膜市場化應用和國產化替代。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東岳集團堅持依靠自主創新實現高端、高效發展。2011年,該企業開發的新型節能綠色環保制冷劑"東岳三號"獲得國際統一編號,實現營業收入8億元。PTFE高分子材料是東岳集團氟硅高新技術產業鏈上的主導產品,目前生產規模占國內41%,去年新開發出的分散樹脂DF-2046、分散濃縮液DF-302等新產品,被國內外40多家重點企業確定為專供料供貨單位。去年,東岳集團還通過科技創新,先后實施了44項技術進步項目,其中,年效益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5個,年效益500萬元以上的項目20多個。企業規模沒變,人員沒變,僅依靠科技創新就新增了2.1億元的效益。
同時,加快產業鏈拉伸和價值鏈提升。東岳集團通過做強骨干產業、做深下游深加工,不斷提高氟硅產業鏈的產品品質和價值。去年以來先后完成了14個新建和配套項目建設,使整個氟硅高新技術產業繼續延伸拉升,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