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4月28日訊
屋舍錯亂、垃圾成堆的貓頭梁變身樹木環繞的小公園;大水坑鎮坑洼不平的金阜路換上瀝青新裝,還有了路燈和林帶……鹽池縣借助吳忠市“兩大工程”、風清氣正及正在開展的民風建設活動,發動干部群眾投入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大會戰。僅一個多月,寧夏“東大門”煥然一新。
“我在土房子住了30多年,這次政府給我建新房,我一分不花。”近日,鹽中高速青山出口處,71歲的孤寡老人李雨站在即將封頂的新房前,一臉期待。本次環境整治,青山鄉投入300多萬元改造貓頭梁村,過去的菜堆、草堆、糞堆等被“綠樹映白墻,庭院不染塵”取代。
馮記溝鄉圍繞轄區5座煤礦和4條鄉道進行整治,金梅蘭意識到自家房子阻礙道路通暢,主動拆掉了維持一家生計的商店、旅館和餐廳。“這以前是個臭水溝,到處是垃圾,夏天臭得人根本不敢開窗戶。”麻黃山鄉趙家灣村69歲的何先正,指著門前占地400多平方米的小廣場說。公廁、垃圾填埋場齊全,麻黃山鄉的變化打動了有心人,長慶油田麻黃山作業區負責人決定把3億元的新項目放在這里,甘肅綠楊科技公司流轉土地7500畝種植蓖麻。
因地制宜和建立長效機制,是本次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成功的兩大“法寶”。各鄉鎮紛紛建立長效機制:馮記溝鄉采取“三戶值日法”,村民輪流管護;大水坑鎮和麻黃山鄉對境內道路的養護權及兩側林網管護權進行拍賣,每村聘請一個保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