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液堿價格持續上行,固態燒堿加工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雖然也維持在較高價位,但行業利潤空間逐漸縮小。同時,內蒙古、寧夏、陜西等地借助當地資源、政策等優勢,新上、新擴液堿裝置產能大、勢頭猛,但當地需求空間有限,市場供大于求的問題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固堿出口又新增法檢環節,我國固堿內銷外貿壓力都很大。
根據中國氯堿網的統計分析,近幾年來,我國燒堿產能西移格局的形成,同時也加速改變了固堿的產業布局。內蒙古、寧夏、陜西等地借助當地資源、政策等優勢,液堿裝置規模增長迅速,但當地市場空間有限,改變產品形式已成為西北企業尋找、開發市場的新思路。片堿易于儲存、運輸的特點,使西北新擴建的大型燒堿企業均配備了加工項目,同時在其周邊也出現了類似代理加工的企業,使其產品可遠銷至華東、華南、華北、華中等地,甚至向中亞等內陸國家進行外貿出口。
西北地區固態燒堿規模發展迅猛,對國內固態堿的舊市場格局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往年作為主導華南市場價格的山東、天津片堿,對華南地區價格影響作用十分明顯,而目前影響逐漸變小。隨著西北地區內蒙古、寧夏、新疆等省的片堿產能的增加并對市場的擴張,對價格的影響已經越來越明顯。但我國固堿的消費地市場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一帶。其下游行業多樣,其中華東以化纖、印染等行業為主,華南地區下游則較為廣泛,多以輕工、化工、紡織、印染、醫藥、冶金、電力為主。
由于國內固態堿的生產地與消費地相聚甚遠,物流運輸則是其中的重要的流通環節。除有自身優勢的企業可采用鐵路運輸外,大部分產品多依靠汽運,運輸費用隨著能源價格的高漲也在增加。今年3月份,我國油價上漲,企業運輸費用上調,受成本提高的影響,我國固堿加工企業頂壓明顯,多選擇降負生產,而配備固堿加工裝置的大型氯堿企業則多以液堿銷售為主,使我國固堿貨源供應緊俏。
在出口方面,2012年1月開始,我國固態堿出口新增法檢環節,使得固堿出口流程發生改變,對出口市場產生影響。一是企業出口成本增加。法檢將收取千分之三的費用,按目前590美元/噸中國主港的出口價格來看,平均每噸固堿出口成本將上漲11元。二是出口時間延長。執行法檢后,我國固堿出口時間較前期約推遲15~20天,到貨時間不確定,企業不敢貿然簽單。但法檢使得我國片堿出口產品質量得到了保證。
據粗略統計,2012年我國固片堿加工裝置總能力約有840.6萬噸。其中,氯堿企業自身配套的固片堿加工裝置有381.6萬噸,約占全國總加工能力的45%。國內加工企業數量眾多,其產能低于5萬噸的企業數量占比較大。從固堿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其發展未形成規模化、集群化。
在內銷外貿壓力均增加的情況下,固堿行業發展中的問題更加凸顯。因企業數量多、生產規模小,片堿市場難以形成統一的有機體,行情的無序上漲或下跌將使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面臨高風險,致使行業整體有效開工不足,閑置產能過多。
另外,我國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盡管國內的片堿生產能力已具有了一定規模,但單套裝置的生產能力難以達到國外先進水平,存在勞動強度大、操作環境惡劣、熱效率低、能耗高、污染嚴重的問題。生產原料原鹽雜質不同,片堿產品質量不一。目前以海鹽為原料的天津、山東片堿最大的差別是,山東的堿傾向于大眾工業化生產,其品質良莠不齊。天津堿傾向于醫藥、食品高品質生產,但隨之帶來的是成本較高。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的專家認為,要真正破解行業發展的桎梏,我國固堿產品結構亟待進一步調整、優化,以實現行業朝著精細化、適用化、多元化、系列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