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良好的市場效益讓環氧乙烷成為眾多企業追逐的“香餑餑”,國內多套環氧乙烷裝置加速建設和投產。業內人士普遍擔憂,未來環氧乙烷產業很可能步PTA后塵,產能過剩,效益下滑,競爭更加激烈。
產能過剩已成定局
近年來,由于環氧乙烷產業利潤可觀,頻頻嘗到甜頭的國內民營企業加速進軍環氧乙烷產業,加速環氧乙烷裝置建設步伐,使得國內的環氧乙烷產能大幅增加。
2011年至今,三江化工6萬噸/年、山東滕州辰龍能源公司6萬噸/年、阿克蘇諾貝爾公司(寧波)7.3萬噸/年等多套環氧乙烷裝置陸續投產,我國民營企業和外企在環氧乙烷行業的市場份額不斷增加。盡管目前中石化、中石油兩大公司依舊占據著環氧乙烷產能的絕大部分江山,然而,截至2011年,我國民營企業和外企環氧乙烷產能已經占總產能的近1/3。其中,浙江三江化工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民營環氧乙烷生產商,總產能達到18萬噸/年。
環氧乙烷的建設步伐并沒有就此停歇,今年以來,作為國內環氧乙烷的主產區和消費區--華東地區仍有多套環氧乙烷裝置在加速建設。其中包括德納國際南京公司10萬噸/年環氧乙烷裝置、儀征地區遼寧奧克公司20萬噸/年環氧乙烷裝置、遠東聯石化(揚州)公司60萬噸/年環氧乙烷項目、泰興丹天化工公司26萬噸/年環氧乙烷項目,等等,而且這些裝置大多正在施工或將要施工,未來兩三年內產能將集中釋放。
行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共有環氧乙烷/乙二醇裝置25套,商品環氧乙烷產能達到133萬噸/年,當量環氧乙烷(EOE)產能為351.3萬噸/年。專家預測,到2015年年末,我國國內環氧乙烷產能將達到381.4萬噸。
德納南京公司總經理孫家興指出,目前,環氧乙烷行業產能過剩已成定局,未來或走PTA老路。
未來競爭誰主沉浮
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環氧乙烷生產商之一,長期以來,揚子石化環氧乙烷產品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2010年,該公司在南京化工園建成了20萬噸/年的環氧乙烷貯運站,并且通過管道輸送的方式直接將產品送至化工園,強化了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能力。然而,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揚子石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該公司生產經營部市場服務科科長閔凱認為:首先,國內民營企業通過從國外進口乙烯、建造低溫乙烯貯罐的方式,克服了乙烯原料短缺的難題;同時,中東等地區的乙烯成本和價格遠低于國內自產乙烯。而且,國內民營企業不僅做環氧乙烷產業,還大力發展下游產業鏈。環氧乙烷下游產品多達幾千種,有的產品年需求量只有幾十噸,甚至幾噸,因此,在規模和產品結構上民營企業更有靈活性。未來,民營企業或將加速削弱揚子石化環氧乙烷華東市場的輻射能力。
雖是國內民營企業的佼佼者,南京德納公司的總經理孫家興也絲毫不樂觀,對未來環氧乙烷的市場競爭也憂心忡忡。孫家興說,目前進口乙烯的成本依然非常高,環氧乙烷產業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由于產能激增,下游產品同質化嚴重,終端產品也存在過剩情況,未來環氧乙烷產業或將面臨惡性競爭。
專家指出,過剩的環氧乙烷產能還將沖擊乙二醇產業。由于70%以上的環氧乙烷用于生產乙二醇,一旦環氧乙烷效益不好,企業就會轉產乙二醇。同時中東地區大量廉價的乙二醇產品進口國內,而國內多套煤制乙二醇裝置建成投產,三面夾擊下,國內乙二醇產業或將遭受重創。
發展下游深加工領域才是出路
專家指出,國內環氧乙烷產業要想保持健康平穩發展,必須大力發展下游深加工領域。
業內人士介紹,除了70%用于生產乙二醇外,目前國內約30%的環氧乙烷進入下游深加工領域,主要用于生產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聚醚/聚乙二醇、乙醇胺、膽堿和醫藥中間體等。其中,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消費約占環氧乙烷深加工用量的一半。
目前,日本等發達國家環氧乙烷下游產品已達5000多種,而我國僅有300多種,市場潛力還非常大。尤其是環氧乙烷在香料、染料、涂料和特種化纖油劑等方面的開發和應用還處于成長期,因此,環氧乙烷衍生精細化工新產品、新材料的市場潛力巨大。
專家指出,隨著我國高新領域投資力度的加大、環氧乙烷產能的增加以及煤制乙二醇項目的投產,未來將有更多的環氧乙烷進入精深加工領域。而環氧乙烷生產企業要想保證利潤空間,必須進一步擴大太陽能多晶硅切割液、高性能混凝土減水劑等下游高附加值產品市場份額。
閔凱認為,未來環氧乙烷行業的發展趨勢將是形成完整環氧下游產業鏈。孫家興也認為,國內環氧乙烷企業要想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向下游深加工領域拓展,而下游產品多達幾千種,市場又瞬息變幻,因此企業要密切跟蹤市場發展,細分下游市場,針對市場需求,生產市場急需的產品。
然而,由于下游深加工行業的高精尖技術長期以來被國外石化巨頭所把持,專家建議,國內企業要加大投入,加強下游深加工新產品的科技研發力度。
據悉,目前在下游深加工領域,國內的遼寧奧克、德納國際均走在了行業前列。德納國際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醇醚類溶劑生產基地;遼寧奧克環氧乙烷衍生精細化工產品的產能和銷售規模國內領先。未來,國內環氧乙烷產業鏈或將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