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12月5日,化肥增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啟動會在北京舉行。成立這一技術創新聯盟,目的在于提高肥料產品附加值和利用率,降低環境風險,實現節能減排和增值技術共享,確保化肥增值產業規范化、標準化和可持續發展,促進產業技術升級,提高我國化肥行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該聯盟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為技術依托,聯合化肥生產企業、增效劑生產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單位,共同組建化肥增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啟動會上,與會代表討論通過了聯盟章程和聯盟理事會成員,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劉淑蘭任聯盟名譽理事長,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所長王道龍任理事長。
據介紹,2012年我國化肥消耗量預計將超過5800萬噸(純養分),占世界消耗總量的1/3。我國單位面積化肥使用量為440千克/公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目前,我國氮肥利用率僅為30%~35%,磷肥利用率不足20%,鉀肥利用率為45%,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王道龍表示,去年我國農業消費的尿素超過5000萬噸(商品量),損失超過2000萬噸,直接經濟損失達500億元。化肥、尤其是氮肥的低利用率和高環境風險,是我國亟須解決的問題。
肥料增值技術是公認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產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徑。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通過開發增效劑來對普通尿素進行增值改性。我國增值尿素年產量現已達到300萬噸,預計未來3~5年內,我國可形成增值尿素年產能1000萬噸,有望減少尿素損失100萬噸。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我國增值肥料市場存在名稱多、亂、雜等問題,同一產品不同企業有不同的名稱、不同的標準和不同的檢測方法,行業標準研究制定工作相對滯后。
在這樣的背景下,化肥增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應運而生。聯盟成立后,不但要做好現有增值尿素等新產品工業化生產和推廣應用,突破產業發展的關鍵和共性技術,還要統一技術標準、標識、質量,并有效規范市場秩序。
啟動會上,劉淑蘭指出,提高氮肥利用率對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意義重大。據介紹,目前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已成功開發出發酵海藻液尿素增效劑、新腐植酸增效劑和禾谷素增效劑。這些增效劑添加到尿素中,經大田作物使用,氮素利用率提高7.9個百分點。實踐表明,增值尿素技術具有工藝簡單、成本低、效果好、環保安全等特點,為發展尿素新品種開創了一條新途徑。成立技術創新聯盟,可實現產、學、研、用相結合,對新產品的開發推廣是一種非常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