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2012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現了“穩中求進”的總體目標。但記者近日采訪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時了解到,雖然去年行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但平穩背后依然存在一些隱憂,譬如產能過剩、效益下滑、創新不足、安全環保壓力增加等。2013年,全行業應該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這些問題和矛盾,采取切實有效的針對性措施,努力實現2013年經濟“穩中增長”。
當前石化行業主要面臨以下四個問題:
一是產能過剩矛盾突出。根據石化聯合會統計,到2012年底,我國合成氨、尿素產能(實物量)將達到6730萬噸和7130萬噸,尿素產能過剩約1800萬噸;磷肥行業產能(折純)達到2360萬噸,超過國內需求1000多萬噸;燒堿新增產能420萬噸,總產能將突破3800萬噸,全年裝置利用率約70%;聚氯乙烯新增產能330萬噸,總產能達到2236萬噸,裝置利用率約60%;電石行業新增產能約400萬噸,裝置利用率約76%。
李壽生總結這一現狀為:不該“生”的還在頑固地“生”,該“死”的不能正常地“死”,嚴重過剩的行業產能還在繼續擴張。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現象已經延伸至聚氨酯、有機硅等部分新興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必須引起全行業的高度重視。”李壽生強調。
二是效益下降幅度較大。預計2012年行業實現利潤總額約7500億元,比上年下降6%,但總產值增長了12.2%。“產值增長效益反而下降,這一上一下的反差值得我們深思。”李壽生說。同時,行業財務統計報表顯示,財務各項管理指標也不容樂觀。
根據石化聯合會統計,去年1~10月,石油和化工行業銷售成本8.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8%,高于營業收入增幅2.0個百分點,每100元主營收入成本為83.11元,同比提高1.48元;全行業財務費用1107.5億元,同比增長36.3%;管理費用同比增長10.1%,高出主營業務收入增幅0.3個百分點;資金周轉率2.37,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李壽生認為,這些數字表明,行業管理提升空間很大。
三是行業創新能力較弱。當前,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重復建設嚴重、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強,主要原因就在于行業的創新能力不夠,新技術不夠,新產品不夠。
“追求別人的追求,你幸福嗎?”李壽生引用哈佛大學校長給畢業生的一句寄語來反映當前行業技術創新的現狀。他說目前行業創新多數是跟隨性創新,原始創新太少。創新不足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是安全環保壓力增大。隨著人們安全環保意識的提高,特別是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提出,社會對安全環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業安全環保工作面臨更大壓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但我們離美麗中國還差得很遠。要實現這一目標,當下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安全環保。”李壽生說。他指出,行業必須要強化安全環保基礎管理,嚴格崗位工藝紀律和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達標排放。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李壽生指出,2013年行業各項工作都應該有所加強。面對新挑戰、新任務、新要求,要緊緊抓住新的戰略發展機遇期,發力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穩中求進,力爭在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在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上跨上一個新臺階,在技術創新上搶占一批新的制高點,在節能減排和責任關懷工作上開創一個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