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在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透露,碳稅或將在“十三五”中期的2016~2017年出臺,稅率初步設在“每噸二氧化碳征收10元,再逐步提高”。 (CFP供圖)
前言 化石能源的利用造成了二氧化碳大量排放。1965~201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計達1萬億噸以上,引發了人們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擔憂。為約束全球二氧化碳持續大幅增長,碳稅應運而生。
碳稅(二氧化碳排放稅的簡稱)是以控制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目的,對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按照其含碳量或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稅種。截至2012年底,國際上已有18個國家(或地區)開征了碳稅,對抑制該國二氧化碳排放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自2006年開始,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碳減排壓力巨大。2007年,我國政府明確提出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的改革目標。2013年6月,《環境保護稅法》(送審稿)開始征求意見,碳稅納入其中。2013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首批10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發改辦氣候[2013]2526號),供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等相關工作參考使用,預計也是為開征碳稅奠定基礎。
化學工業是消耗化石燃料的大戶,相應地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高、總量大。碳稅將對全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引起廣泛關注。
一、全球化石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2011年,全球原油、天然氣、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87%
●2011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天然氣、煤炭分別占 38.0%、27.2%、34.8%
●2011~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長率1.2%
化石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長期占主導地位
據有關資料報道,盡管世界各國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但直至2011年,全球原油、天然氣、煤炭仍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87%,核電、水電、可再生能源僅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13%。預計2030年,全球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大概率仍將在70%以上,2050年仍將在50%以上。
不同化石能源對二氧化碳排放的貢獻各不相同
世界多個能源機構通過計算化石能源潛在碳排放系數,給出了不同化石能源“全部燃燒利用后排放出的碳數量”,以單位熱值含碳量表示。盡管計算數值略有差異,但總體上,等熱值燃料燃燒所排放的碳,氣體燃料最少、液體燃料次之、固體燃料最多,即碳排放系數天然氣<原油<煤炭。為減少碳排放,理論上應盡量使用天然氣,少用煤炭。
全球化石能源消費結構趨勢是“三足鼎立”
2011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天然氣、煤炭分別占 38.0%、27.2%、34.8%。預計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總量將增長36%,三者年均消費增速分別為0.8%、2.0%和1.2%。總量結構中石油消費增速逐漸遞減,天然氣消費增速快速上升,煤炭消費增速小幅下降,到2030年消費比例分別為33.6%、32.7%和33.7%,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隨化石能源消費而持續增長
據BP世界能源統計報道,從1965到201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從每年117億噸增長到每年340億噸,46年翻了近3倍,年均增長率2.4%。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累計二氧化碳排放占比高,而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并不突出。其中美國占24.8%,歐盟占19.7%,中國占12.9%,日本占5.0%。但近十余年來,發達國家二氧化碳排放增速呈小幅下降趨勢,而發展中的我國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仍保持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速。
2011~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長率1.2%
《BP-2030年世界能源展望(2013)》預測,2030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費將達到136.2億噸(油當量)。結合化石能源消費結構可以計算出,屆時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將達到427億噸,2011~2030年年均增長率為1.2%。
二、我國化石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2011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4.8億噸標煤,相應地二氧化碳排放為82.8億噸
●預計2015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90億噸以上
●工業是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戶
2000年以來我國化石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長加快
1965~2011年,我國煤炭、石油、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速分別為 6.3%、8.5%、10.9%;2001~2011年每年增速分別為9.8% 、7.3%和16.9%。根據《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13》,2011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4.8億噸標煤,相應地二氧化碳排放為82.8億噸。根據《BP能源統計2012》,2011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到37.4億噸標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為89.8億噸。二者的差別主要在于煤炭消費量數據相差2.6億噸標煤,由此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相差7億噸。如果采用《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13》數據,2012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6.2億噸標煤,相應地二氧化碳排放為84.5億噸。
我國能源消費結構逐漸優化
2012年,我國煤炭、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分別為66.6%、18.8%、5.2%、9.4%。總體上,我國煤炭消費數量穩步增長,但占比長期近70%。雖然天然氣消費增長較快,但占比仍偏低。受資源條件和進口限制,石油消費總量在不斷增長,但增速放緩。
預計2015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90億噸以上
展望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0億噸標準煤,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提高到11.4%。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7.5%,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65%左右。由此可以計算,2015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90.8億噸,2013~2015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速3.4%,二氧化碳排放預計年均增速2.3%。
工業是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戶
從統計年鑒數據看,我國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工業消費能源占比達70%以上,交通運輸類占比約8%,生活消費類約10%以上。工業消費中,采掘業、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生產供應業分別約占8%、81%和11%。制造業中的冶金及加工類占比近42%,石油和化學工業占比約23%。該統計口徑中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包括了煉焦和核燃料業,與我們通常的化學工業統計口徑并不一致,需要做相應的調整。
三、我國化學工業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 四、碳稅對我國化學工業的影響······
· 五、碳減排措施展望······
詳細內容請見特供信息及決策大參考(ipa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