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本網訊 6月18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與歐洲石化咨詢公司共同主辦的2014亞洲石化科技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大會的宗旨是給技術革新者與終端用戶提供一個就行業領先技術進行交流的平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科技委資深委員王基銘,歐洲石化咨詢公司副總裁安迪·吉賓斯,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楊元一,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神華煤制油化工公司科技管理部總經理盧衛民,KBC先進技術公司咨詢業務部主管合伙人邢飛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李勇武在致辭中提到,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核心,堅持科學發展,改革創新,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經濟運行總體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這得益于科技創新的強大支持。在創新驅動戰略的指導下,我國在現代煤化工技術、石油勘探開發技術、催化新技術、新型環保與節能技術等重大領域都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他指出,我國石化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如經濟效益不夠理想,產能過剩矛盾比較突出,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安全環保事故時有發生。他強調,科技創新是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的根本動力,應該集中優勢資源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開發應用先進實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放眼全球加強合作與交流。
安迪·吉賓斯在致辭中表示,隨著國際油價上漲,北美頁巖革命的興起,石油與天然氣行業在今后的一段時間仍將面對一個不確定的市場環境,這種市場環境給技術供應商帶來了巨大挑戰。通過亞洲石化科技大會這一良好平臺,企業可以獲取大量最新信息,了解新技術的發展動向,促進創新能力的提升。
王基銘院士在報告中深入介紹了世界煉化工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了中國煉化工業發展現狀,同時,為中國煉化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具體措施和建議。
新型原料路線為石化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據白頤介紹,2013年,我國石油進口量為3.2億噸,預計2020年缺口將達到5億噸。通過發展現代煤化工,預計2020年可替代約8000萬噸石油,約占屆時全部石油消耗量的10%。而美國能源署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頁巖氣總產量已超過2000億立方米,已占本國天然氣總產量的1/3,2015年可能達到2800億立方米。中國新型煤化工與北美頁巖氣產業將對全球石化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據了解,本次大會共吸引了來自埃克森美孚、格雷斯、KBR、福斯特惠勒、KBC、和氏璧化工、昆明嘉和科技、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近400位國內外代表參加。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主持。圖為大會現場。(記者 遲媛)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