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兼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表示,對于石油產業的財稅改革過于關注中端的燃油稅和特別收益金的進程,而缺乏從理順整個產業機制的思路去制定一整套的改革方案。
據中國經濟時報8月1日報道,7月26日,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在全國節能工作會議上透露,相關部門將調整完善現有稅收政策,密切跟蹤國際油價變化,研究完善燃油稅改革方案,并積極創造條件,推進燃油稅盡快出臺。
自1994年提出開征燃油稅,到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公路法》,首次正式以“燃油附加費”替代 養路費為表述在官方文件上出現,原計劃是準備自1998年1月1日起實施。1998年10月,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里,將“燃油附加費”改為“燃油稅”。1999年10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二次會議通過了《公路法》修正案,對車輛開征燃油稅被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隨后,國務院批轉財政部、國家計委等部門《交通和車輛稅費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對我國燃油稅的納稅人、納稅環節等都做了明確規定。
2001年年初,時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金人慶表示,燃油稅的工作已經進入審批程序之中。
從2006年上半年開始,財政部的官員就在不同場合放出燃油稅的風來,最近的則是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的“推進燃油稅盡快出臺”。
一位當年見證了燃油稅制定過程的老專家表示,燃油稅已經喊了十多年,沒什么新鮮的,惟一有爭議的就是如何平衡各部門利益。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統分析和市場分析研究室主任姜克雋研究員透露,可能在2007年出臺汽油稅,隨后就是柴油稅,最后則是碳稅。
對于燃油稅的開征,相當一部分車主對于燃油稅的征收表示認可,但也同時擔憂,燃油稅可以征收,但是最害怕出現燃油稅也收、養路費也變著法子收的情況。
現在學界對于燃油稅的主要分歧是,燃油稅是否應該在高油價的環境下出臺?一部分學者表示,現在經濟可以抵御高油價帶來的負面危機,因此,燃油稅現在出臺反而能更加促進環保與節能工作的展開。而另一部分專家則主要是從社會各方面對于燃油稅的承受能力考慮,提出緩行。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表示,現在油價已經這么高,選擇這個時機出臺燃油稅可能效果不是很好,方方面面可能都不好接受。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兼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表示,推進燃油稅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沒有對未來能源體制的整體目標考慮,而急于推進單一的某一項政策,很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要警惕我國的能源財稅改革走向某一種財稅改革的“獨角戲”,要防止能源體制改革走入一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誤區。他舉例說明,現在對于石油產業的財稅改革過于關注中端的燃油稅和特別收益金的進程,而缺乏從理順整個產業機制的思路去制定一整套的改革方案。他表示,應該通盤考慮勘探開發、煉油化工以及貿易銷售等上、中、下各個環節的整體改革。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