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位于浙江鎮海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儲罐將開始儲油,這也是我國第一期選址建造的四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中最早投入使用的。
昨天,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消息稱,繼去年16臺儲油罐建成并具備投用條件后,剩余的36臺儲油罐將在本月底建成,這52臺儲油罐10月即可交付使用。
據悉,鎮海石油儲備基地是四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中,規模最大、工程進度最快的一個。該基地位于甬滬寧輸油管網的前端,基地建設總投資約37億元人民幣,儲備能力為520萬立方米。
發改委稱,鎮海石油儲備基地開工建設兩年多來,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實現了“進度快、質量好、投資省”的預期目標,基地的原油管網等配套實施全部完成,具備“三進四出”的儲運功能。
我國另外三個石油儲備基地分別位于浙江岱山、山東黃島和遼寧大連,也將在2008年前先后建成。據了解,四大基地建成后,總共能形成約10余天消費量的石油戰略儲備能力,再加上全國石油系統內部的商用石油儲備能力,我國總的石油儲備能力將超過30天。而目前負責戰略石油儲備的國家石油儲備中心相關運作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其運作將類似國儲糧、國儲棉模式。
我國于2004年正式規劃建設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以應對石油供應中斷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化這三大石油集團受國家委托,負責工程總體建設。
據悉,第二批石油儲備基地的選址工作現已啟動。而在更遠的三期工程中,內陸腹地的石油戰略儲備油庫亦在規劃中。整個工程完成以后,中國石油戰略儲備基本上要跟國際接軌――將相當于90天的凈進口量。屆時,中國戰略石油儲備的遠期目標可望實現。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