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我國在能源問題上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節能20%指標的實現。”2月2日,原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在“2007年中國能源投資論壇”上表示,中國預定的節能降耗目標在“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并未如愿達成,能否在“十一五”末完成預定指標,今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周大地認為,“要實現20%的節能降耗的目標,30%到50%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但是有50%至70%需要通過結構性調整來實現。”
世界各國工業能源消費一般只占能源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在我國,工業能耗占比近70%。許多經濟大省工業能耗占比甚至顯著高于70%。各種主要高能耗產品的平均增長速度在“十五”期間達到13.1%,其中鋼鐵的年均增長速度更上升到22.36%。周大地表示,鋼材出口增加得非常快,去年鋼材出口量增長109.6%,中國出口的鋼材超過3000萬噸。這說明我國高耗能產業的產能除供應國內的產量以外,已經出現明顯的過剩。
周大地認為,高能耗產業的迅速擴張與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靠增加投資和出口擴大市場的指導方針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他指出,目前一些地方GDP的增長靠的是土地、礦產等過去沒進入市場的資源拉動,必須擠干這種“資源型泡沫”。而控制投資過熱的手段之一就是約束不合理的奢侈性能源消費,控制城市建設的過快增長。
周大地特別指出,目前我國的出口商品總額已經超過國內零售商品的總額,許多企業甘心為國外打工是因為可以享受國家的政策性退稅,同樣的產品用于出口可能多拿到10%的利潤。鼓勵出口和引進外資的政策本來是在外匯短缺的形勢下制定的,但多年實行的結果是已經在國內形成了相當于10萬億元人民幣的游資,企業的生產規模也越來越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能源和資源的浪費。
周大地指出,要達到節能降耗的目標,市場凈化比行政措施更有效。首先應該針對的就是“誰占有礦產資源誰就可一夜暴富”的問題。對于土地礦產資源,世界各國都收取一定的權益金,在美國,石油權益金的比例為總收益的15%到20%,俄羅斯對權益金是級差式的,超過部分90%的收益國家拿走,而我國目前擬征收的可持續發展基金,解決的還只是由于礦產資源開采造成的負面影響,還不是權益金。必須盡快實現資源價值化。
周大地建議,通過能源多元化,保護一次能源供應和實現能源絕對優化是今后在能源供應方面的重要戰略趨向。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核電應突破既有的政策體制,與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讓核電走向市場;水電在環保、移民等問題上雖備受爭議,但相對于煤炭開采所造成的破壞要小得多,應該盡最大可能加快水電開發。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