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油期貨爭奪國際定價權的戰略構想有望在今年付諸實施。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2012年湖北省資本市場建設工作會議上表示,我國今年內將推出繼美國、英國后的第三個全球性原油期貨市場,以爭奪原油定價權。
有消息稱,相關方案已由上海期貨交易所、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證監會期貨部等共同起草并修訂,其原則性框架包括美元計價、基準油、離岸交易、保稅交割四大方面。
郭樹清表示,我國現在每年新增原油消費絕大部分依靠進口,進口量之大占到全球新增產量的70%到80%.目前亞太地區也有一些國家或地區推出了原油期貨,但都是區域性市場。年內我國將繼美國、英國后推出第三個全球性原油期貨市場,以爭奪原油定價權。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石油凈進口為2.63億噸,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為56.3%.與發達國家完善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相比,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建設步伐雖快,但仍然處在起步階段。截至2011年底中國石油儲備能力達到40天,不及美國的1/7.若中東等原油生產國政局持續動蕩,國際原油價格將水漲船高,輸入型通脹、企業負擔加重等問題也會接踵而至。
銀河期貨研發總經理助理屈曉寧表示,原油期貨的推出將對國際油價起到相應的抑制作用,對原油中下游企業的套期保值、避險也有積極作用。實業可以積極參與到原油期貨市場中,及時在市場上進行頭寸的調撥,對可能存在的原油價格的波動風險進行規避。
雖然郭樹清對原油期貨賦予了“爭奪原油定價權”的重要意義,但記者采訪的專家均表示,爭奪話語權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表示,原油期貨推出之后的活躍程度恐怕不會很高,難以影響國際原油價格。想要在國際上有一席地位,必須經歷長期而艱苦的奮斗。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直言,黃金期貨、滬銅期貨等品種已運行較長時間,但在全球市場上的影響力仍不大,“原油期貨幾乎不會對國際市場造成影響”。
過去10年間,93號汽油共調價37次,上漲333.2%,最近的一次漲價令93號汽油破八。原油期貨的推出能否緩解這一現狀?胡俞越表示,原油期貨難以對普通百姓產生實際影響,不過屈曉寧指出,“原油期貨將促進原油貿易多元化,通過引入國際原油投資者,增加‘三桶油’之間的競爭”。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