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國家發改委11月15日發布通知,決定自11月16日零時起下調汽、柴油價格,實現年內第四次成品油價格下調。
年內第四次降價
一個多月以來,國際油價的漲漲跌跌,令國內成品油價格走勢撲朔迷離。15日發改委發布通知,降價終于板上釘釘。據記者統計,此次成品油調價為年內第八次調價,第四次降價。
作為成品油市場的風向標,批發市場上,各方早已在等待降價。近日,記者走訪時了解到,中石油、中石化批發和零售差價已經達到每噸500元左右,而地方性煉油廠的批發和零售差價達每噸1000元左右。
據新華石油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3日,三地(迪拜、布倫特、辛塔)原油移動平均價格變化率為-4.12%,已超過“-4%”的警戒線,而15日已是距上次調價后的近第50個工作日,成品油價格下調的兩個條件“22+4%”都已經滿足,15日下調窗口正式開啟。
需求減少是降價主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此次成品油的降價呢?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郭海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季度,全球經濟形勢表現欠佳,石油需求萎縮是造成此次油價下調的主要原因。”
其實,自10月以來,國際油價一直呈現動蕩下跌態勢。美國“財政懸崖”及歐債危機重壓市場、中東局勢不斷緊張、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導致了石油需求減少,進而造成國際油價持續振蕩下行。根據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發改委適時下調油價。
此外,政治因素也是影響國際油價波動的一大原因。近期,美國大選和希臘新財政緊縮方案投票等風險性事件云集,為原油市場短線投機者提供了套利機會,原油期價出現暴漲暴跌,再加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進一步造成國際油價走勢的不明朗。
但總體來看,“隨著美國大選結束,若近期"財政懸崖"不持續加劇,預計中長期國際油價跌幅有限,也不排除其有振蕩上漲的可能。”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胡慧春表示 。
油價下調將拉低CPI漲幅
油價下調將對我國經濟、物流運輸業帶來什么影響呢?
首先來看以油品為主要生產資料的物流運輸業,此次成品油價格的下調,將減少物流企業的油耗成本。目前運輸成本占物流企業成本的70%左右,而油價成本占運輸成本的一半左右,此次柴油價格4%幅度的下調,將直接減少2%的運輸成本,進而減少1.4%的物流成本。
對于CPI,雖然油價在其構成中所占比重較小,油價下調對CPI的拉動作用不是很大,但是油價涉及的上下游產業眾多,油價的下調將減少運輸成本,通過成本傳導,進而拉低CPI漲幅。
此次成品油價格下調,將直接拉低CPI漲幅0.007%左右。
同時,郭海濤也分析,油價的下調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和其他能源成本,有效刺激需求,有助于拉動CPI繼續回落。
新定價機制需擇機出臺
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1月中旬,我國成品油價格已經經歷了“四漲四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何時出臺又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
目前國內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于2009年5月。此機制運行以來,發改委共進行了20次價格調整,其中13次為價格上調,7次為價格下調。但油價漲多跌少的弊端依舊明顯,而且22個工作日的周期過長,油價調整的滯后性備受詬病。
“一漲就是四五毛,降價頂多降二三毛,油價這些年一個勁地在往上漲。”私家車主李先生對記者說,他2009年3月買車的時候93號汽油每升只要5.23元,現在價格漲到了每升7.7元。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普遍預計,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需擇機出臺。
對于新機制調整的重要任務,郭海濤表示:“形成競爭機制,由競爭來形成市場價格將是大勢所趨。”
此外,也有專家認為,調價周期縮短勢在必行。10個工作日的周期將提升成品油調價的頻率和活躍度,縮短時間會使成品油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行動步伐更接近,進而可以實現成品油價格從“滯后定價”逐步過渡到“實時定價”。
不論最終新機制會呈現何種形式,都將彌補現行機制的弊端,更加與時俱進。對老百姓來說,成品油價格“漲多跌少”和“漲快跌慢”的情形有望得到一定的改善。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