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油產能過剩億噸 油價大幅下降加油站“價格戰”持續發酵】據石化行業權威人士分析,按照全球煉油企業平均開工率83%計算,我國煉油產能過剩1億噸,6月10日凌晨,國內油價迎來新一輪降價,成品油價格下調0.15元/升。5月份價格戰范圍蔓延比較廣才引起了大家注意,而6月份仍在持續發酵。”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劉孟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造成現在這種價格混戰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地煉企業取得原油進口使用權,使得汽柴油產量大幅增加。同時,民營煉廠喪失成品油出口權,造成供過于求,其成品油庫存只能在國內消化。”成品油分析師胡慧春表示。
我國60%的原油依靠進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地方煉油廠的進口原油使用權和原油進口權受到限制,地方煉油企業要想用進口原油,受制于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
然而,從去年初開始,國家逐步放開相關限制。截至今年3月,全國共有18家地方煉油企業陸續獲得了原油進口權,其中大部分是山東企業,它們開始大量進口加工原油。今年5月份,國家調整相關政策,民營煉廠喪失了成品油出口權,成品油出口被封死。大量民營煉廠的成品油庫存只能在國內消化,大幅降價促銷成為不少企業的唯一選擇。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造成現在這種價格混戰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地煉企業取得原油進口使用權,使得汽柴油產量大幅增加。同時,民營煉廠喪失成品油出口權,造成供過于求,其成品油庫存只能在國內消化。”成品油分析師胡慧春表示。
我國60%的原油依靠進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地方煉油廠的進口原油使用權和原油進口權受到限制,地方煉油企業要想用進口原油,受制于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
然而,從去年初開始,國家逐步放開相關限制。截至今年3月,全國共有18家地方煉油企業陸續獲得了原油進口權,其中大部分是山東企業,它們開始大量進口加工原油。今年5月份,國家調整相關政策,民營煉廠喪失了成品油出口權,成品油出口被封死。大量民營煉廠的成品油庫存只能在國內消化,大幅降價促銷成為不少企業的唯一選擇。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