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勝利油田石油開發中心科研所副所長張琳璞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幅濟陽坳陷勘探形勢圖,如同60寸顯示屏一樣醒目,低頭做計劃、抬頭看地圖是諸多科研工作者的常規動作。他指著一片紅色標記不多的區域說,“這是東營南坡咱的區域,其實這片現在紅了很多,我們準備讓這片及周邊地區都紅得連片。”
“紅豆”代表工區,最小的工區還不足1個平方,不僅“低品位”,還是“邊角料”。可就是大家眼里的“干骨頭”,在這里卻是一個都不能放棄的“金土地”,從“骨頭里找骨髓”,可是非常有講究的。
項目長管理,調兵遣將一體作戰
項目長是石油開發中心的“熱”詞,總調的角色。
這一項目組管理模式近3年,分為東營、沾化、外圍三大項目組,主任師郭耿生一直負責東營塊。
郭耿生介紹說,項目組運行機制是各區塊工程師負責具體的研究工作,由項目長統籌安排、指導和管理。這個角色就是要充分了解并發揮組員的特長,全面掌握不同區塊的油藏特征,引導大家隨時都能破冰建隊,保證地質研究工作順利完成。
把“職場小白”培養成具備單兵作戰能力的地質、油藏、工程、經營等復合型高手,是全中心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今年,東營項目組相繼實施了未動用儲量競標單元的利38-斜10、利38-斜15等新井,通過新井鉆遇,認識到利38區塊遠比前期認識更為復雜,地震資料品質較差,其引起的多解性容易誤導地質人員對該塊構造演化的認識,利38區塊需要實時更新評價。
時間緊、任務重。郭耿生及時調派剛入職1年的郝鑫加入到該塊工作中。郝鑫一直負責東營南坡及東辛合作區的地質研究工作,這對于入職時間短且從未接觸過砂礫巖油藏的她來說,竟異常興奮,“被抓來利38也高興,這里和我之前負責的兩塊還不一樣,構造位置、油藏類型和主力含油層系都不一樣,有挑戰性,更有新收獲。”
正是這樣1人總調、全民皆兵的一體化管理模式,才減少了中間重復低效的工作,組員的成長速度才飛也似得提升,隨時都能補位,這也為科研所的時間節點管理帶來加速推力。
在這里,他們都是提前大半年做好研究、井位、儲量計劃,比如今年4月份在攻堅創效行動方案中我們就部署了下半年的井位計劃,落實地質儲量150萬噸等。
火眼金睛,油藏“視探”一體化
要想在邊角旮旯發現“金土地”,干骨頭里榨油,真是離不開這一雙雙銳眼。
科研所工程師崔建寶從復雜斷塊的義和莊北坡和灘淺海地區的墾東等研究項目組調到東營南坡3年了,海域、陸地,東西南北基本通吃。
他讀圖發現,東營凹陷為典型的北斷南超、北陡南緩的不對稱箕狀盆地,南部緩坡帶多次出現剝蝕和超覆,地層油藏雖然發育,但非常復雜。尤其是分布最為廣泛、產能較高的沙二段,油性較稠,單層油砂體的厚度有相當一部分只有兩米左右,需要立足于水平井熱采才能實現有效動用,但這樣的油藏條件打口水平井比在脂肪堆里找血管還難。
必須在低品位中發現高品位,“大視野、小尺度”的一體化視角應時而生。
針對中心工區小而碎的特點,他們把“紅豆”放到所屬的區帶整體評價,再將它們放入“五帶六坡”的大背景中分析,從區域成藏條件、成藏規律研究入手,實現遞推式突破。
如果說“大視野”側重橫向,那么“小尺度”則是綜合考慮縱向構造、沉積、成藏差異性及認識、開發程度等因素,挖掘潛力單元、擴大兼探目標。
就好比把紅豆放在八寶粥里,看到的更多更全,才能分析得更透更準,鉆頭才能靶向重心。
回到勘探圖上,張琳璞指到草橋的位置說,光這一塊咱們加密部署后打了70多口井,單井日產5噸以上。中心所屬區塊已經劃分了147個勘探滾動單元,效益值得期待。
打通一體化方案設計“最后一公里”
新井見油的步驟,如同在田字格里寫文章,在寫文章之前一定要有寫作提綱,這個提綱就好比新投前期的各業務部門、單位一體化方案設計。
7月份,石油開發中心孤北地區傳來喜訊,在孤北21-斜33塊沙三4砂組產能建設方案實施后,3口新井一次性投產成功,孤北21-斜35井、孤北21-斜37井獲高產9噸/天,孤北21-斜36井日油6.1噸/天,均已超出設計產能值。目前3口新井依然保持日產油20噸/天以上的水平。
這一產值,讓油井所屬勝龍采油管理區今年完成配產任務贏得主動,也為中心可持續攻堅創效立下卓越戰績。
成績的背后往往有鮮為人知的“提前量”。石油開發中心一直堅持著“三年計劃”運行模式,無論是產能建設、還是財務投資計劃,他們都是按照三年滾動來打提前量。
2019年9月,油田調整三年滾動計劃,石油開發中心領導班子第一時間組織科研所、財務計劃、生產管理等業務部門討論部署,迅速形成可研方案,僅修改三次就順利通過了油田投資發展處的審查。
提前一年,它們就做足了今年不低于原油產能88萬噸的各項準備,勝龍管理區這幾口井的部署方案都在其中,開發效果讓人欣慰。
遵循效益增儲、效益建產、效益穩產的原則,再從油氣集輸系統、成本管理、風險管控等制定地面設施總體能力平衡表,早研究、早編制、早實施也成了中心全體干部員的良好行為習慣。
近兩年來,石油開發中心已建成東營南坡十萬噸級優質產能陣地,落實渤南北帶、利津西坡等2個千萬噸級效益建產陣地,滾動發現成本控制在40元/噸以內。累計上報探明、控制儲量近1500萬噸,新增商業儲量近700萬噸,年均新增300萬噸以上,始終保持油田名列前茅。桶油完全成本連年下降至41.7美元/桶,考核經營效益34736萬元,稀油自然遞減率控制在7.8%以下,各項生產經營、開發指標箭頭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