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在舟山掛牌成立。近5年來,這片國內唯一由陸域和海洋錨地組成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依托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在油氣全產業鏈建設上持續深耕,加快打造國際化油氣產業平臺,探索出了一條油氣產業發展的新道路。日前,2023石油和化工產業基地高質量發展主題調研組來到舟山,感受舟山為油氣產業鏈帶來的新變革。
打造海上石化“不夜城”
踏上舟岱跨海大橋,向西北側海天相接之處望去,能夠影影綽綽看見一片“鋼鐵叢林”,這便是位于魚山島的舟山綠色石化基地。作為國家重點規劃建設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重要組成部分,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建設項目全過程高速推進,僅用5年時間就率先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煉化一體化基地,創造了一體化項目全流程一次性試車成功且穩定運行的歷史最好水平。夜幕下向遠處眺望,整片石化基地就是一座燈火輝煌的“不夜城”。
“我們充分利用民營控股靈活、快捷的決策和執行機制,實現了項目建設的超常規推進。” 據舟山綠色石化基地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王存璋介紹,基地建設采取了民營企業控股、國有企業參股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相比由國有企業控股實施的同類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在謀劃、報批、建設等階段的用時更短,效率也更高。此外,基地建設過程中,環保投資約占工程總投資的7%,處于國內同行最高水平。基地在污染物排放上主動執行國內最嚴標準,連續5年的監測結果表明,基地建設運行未對周邊環境產生明顯影響。基地投產以來,舟山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國第三。
截至目前,舟山綠色石化基地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已經建成并平穩投運,形成了年產4000萬噸煉油、420萬噸乙烯、880萬噸對二甲苯(PX)等大規模煉化一體化生產能力,產業規模躍居國內第一、躋身世界一流。2022年,基地共加工原油3702萬噸,實現產值超2300億元。
建設國際油氣物流站
3月7日,中化興中石油轉運(舟山)有限公司(簡稱中化興中公司)岙山基地總容量41萬立方米的14座燃料油儲罐,經過一年的試運行,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生產。
至此,中化興中公司岙山基地已擁有各類儲罐297萬立方米,成為集儲存原油、重油、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燃料油和石腦油等石油和石化產品功能于一體,能接卸和裝運500噸級至30萬噸級油輪,年吞吐能力超過4000萬噸的全國最大石油轉運基地。
同時,中化興中公司以科技創新為引導,借助浙江自貿區的油品全產業鏈政策利好,開展原油和燃料油等油品的國際保稅中轉及跨關直供業務,首創油品倉儲物流領域“倉單通”等供應鏈金融業務,為大宗油品交易提供進出口融資和內外貿綜合聯動的系統性服務。
而在船舶燃料加注方面,中化興中公司岙山基地不斷推進信息化作業架構,于今年6月正式上線了智慧靠離泊輔助系統。研究團隊研發出具備可視化態勢感知、船舶靠泊輔助、船岸可視化實時互通、船舶動態監管功能的系統平臺,船舶可通過移動端進行智慧化靠泊作業。
“這套系統可以在靠泊中更精準掌控靠泊速度,距離能精確到0.1米,還能實時監控纜繩的張力,我上次來還需要引航員,這次借助這套系統就能順利完成單獨靠泊作業。”體驗過智慧靠離泊輔助系統的“羚羊座”油輪船長李偉說。據悉,未來研究團隊還將根據使用情況對智慧靠離泊系統進行優化,陸續實現電腦端及手機APP的開發,并應用推廣至其他碼頭。
推廣油氣交易“舟山價格”
作為舟山片區“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下稱浙油中心)“大隱于市”。這里看不到高聳的鋼鐵森林與成片的儲罐群,但每天都有數不清的油氣產品以數據的形式“流經”這里,前往各地。
隨著舟山港成為全球第五大保稅燃料油加注港,國內船燃市場對于擁有一套自己的價格體系的需求愈加迫切。2021年6月21日,在上期所低硫燃料油期貨上市一周年活動上,浙油中心與上期所共同發布了中國舟山低硫燃料油保稅船供賣方報價(下稱“舟山價格”)。
“此前,保稅燃料油加注相關業務是以新加坡發布的普氏價格指數為基準進行交易,國內市場缺乏定價話語權。” 浙油中心董事會秘書王寅宇說,“一年后我們又在2022年燃料油行業峰會上發布了以低硫燃料油期貨為基準的‘中國舟山低硫燃料油保稅船供買方報價’,至此,中國舟山價格指數基本成型。”
據了解,今年6月,浙油中心還上線了對標國際價格指數編制經驗、結合國內保稅船燃市場實際構建的線上報價渠道和信息平臺——POZZ(Price of Zhejiang ZME)系統,發布了以上期所燃料油期貨價格為基準的“中國舟山高硫燃料油保稅船供賣方報價”,實現了“舟山價格”對保稅燃料油低硫、高硫兩大品種的覆蓋。目前參與“舟山價格”賣方報價的供油企業已占到舟山保稅船供油市場的84%,8家國際船東主體代表與約50家國際船東企業參與買方報價。
除價格指數外,浙油中心先后結合自貿區實際推出了倉儲價格、可用庫存、氣象指數等保稅燃料油產業相關指數。未來,浙油中心將進一步提高定價話語權和主動權,集聚國內國際優質企業和優質資源,更好地為企業提供賦能增值服務。(中國化工報 靳雅潔)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