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在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專家指出“雙翻番”的目標背后,是對中國經濟由快速增長向平穩增長回歸的理性思考。
回望石油和化工行業,2001年,我國石化行業全年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39萬億元;到2010年,全行業實現總產值8.88萬億元。回顧以往,十年翻一番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展望未來,對于石化行業提出的到2020年總產值達到24萬億元,走出一條質量、效益雙豐收之路,我們充滿信心。
行業愿景:
結構調整取得實效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根據工業化中期的經濟增長規律以及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所產生的消費需求,預計石油和化學工業在2010~2020年的年均增長速度會達到12%左右。其中,“十二五”期間將年均增長13%左右,年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之后5年的年均增速將在10%左右,2020年總產值達到24萬億元,是2010年的2.7倍。
目前全行業處在周期性、結構性調整之中,已進入穩步、中速發展階段。下一步首先要解決制約行業科學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其次要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集中突破一批高端產品制備技術,用高新技術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并大力推進創新體系建設;再次要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貢獻。
為了讓廣大職工安居樂業,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晉豐公司將職工生活區建設作為企業重點工程來抓。經過多方協調,公司在山西省高平市新建了晉豐苑二期住房,截至目前,已有460住戶陸續喜遷新居。圖為公司員工正在喜氣洋洋的裝飾自己的新家。(吳麗/文 許嬋/圖)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吳明鈺: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一個宏偉目標,就是到2020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同時,十八大報告大篇幅論述了轉變發展方式的主題,為無機鹽行業實現產值、利潤增長開拓了新的思路。
當前,除鉀鹽等少數幾個產品外,國內無機鹽產品幾乎全都出現了產能過剩問題,并由此帶來了企業效益滑坡、環保負擔加重、產品廉價出口等問題。因此,無機鹽行業的發展不能再依靠產能、產量的增長,必須要在產品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節能挖潛上做文章;必須要把發展重心從以量的擴張為特征的外延式發展方式,轉變到以有序開發、提高質量、節能減排為特征的內涵式發展方式上來。
今年以來,四川天華股份有限公司各單位以班組精益成本管理為目標,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降本增效勞動競賽活動。通過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挖掘潛力,為公司贏得效益。圖為該公司空分車間員工正在控制中心調整工藝參數,通過縮短制氮純度合格時間達到節約電能提高設備的產能目的。 (特約記者 黃貴春 攝)
內蒙古石油化工監督檢驗研究院院長李強: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的奮斗目標,內蒙古要保持與全國同步實現翻一番的目標,既有基礎也有差距,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新型化工已經成為自治區的支柱產業和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在GDP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內蒙古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新型化工基地。隨著經濟的回暖和十八大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內蒙古新型化工將迎來新的大發展時期,內蒙古石化院在自治區新型化工發展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將有更大作為。落實十八大精神,就是要以抓重點、抓難點、抓亮點、抓增長點為主線,認真履職,轉變觀念,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自治區新型化工大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企業方略:
打好轉型這場硬仗
浙江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十八大報告強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對我們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關鍵的指導意義。現在,民營經濟占國內GDP的比重已經超過半壁江山,浙江更達到60%以上。民營經濟轉變發展方式事關全局,更是我們自身贏得核心競爭能力、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本質需要。
歸根到底,把企業發展好是根本。我們要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自身的轉型升級上,放到謀求企業更有內涵的發展上來。在意識上,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在思維上,要加強科學謀劃、合理布局;在行動上,要堅決付諸實踐。我們將在已經形成的產業布局的基礎上,按照引領產業的發展目標,繼續努力。
為加快企業全鋼子午胎產能提升,黃海股份通過加速“設備療傷”和新增工藝設備的安裝調試,使產能再上新臺階。圖為公司引進的第三臺三鼓成型機已完成調試并投入試運行。三鼓成型機較二鼓成型機可提高生產效率50%,將有效促進全鋼胎產量創新高。(呂曉梅 攝)
作為民營企業的一員,傳化將與廣大民營企業一道,以十八大精神為動力,依托過去形成的良好基礎,進一步振奮精神,乘勢而上,扎實工作,著力把企業發展好,把員工發展好,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兗礦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信:十八大報告提出的“雙翻番”目標為國有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難得發展機遇。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作為國有企業責任重大。
兗礦集團將認真學習領會十八大的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實現全年“雙億”的目標。同時著眼惠民生,更加關心職工生活,協調推進各項工作,營造改革發展良好環境。
到2015年,兗礦要建成億噸級煤炭企業集團和國內一流的煤化工產業基地、鋁型材基地、機電成套裝備制造基地。宏偉藍圖已經繪就,我們要抓住戰略機遇期,在做強做大傳統主導產業的同時,培育戰略性新能源產業,為把兗礦建設成為銷售收入過千億、利潤過百億的國際化綜合型企業集團而努力奮斗。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儉:得益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科技創新,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10年來實現大發展快發展。
2002年,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剛剛組建時銷售收入只有36億元,集團資產60多億元。如今,企業通過上大項目,做煤炭產品的深加工,不斷拉長產業鏈,極大地提高了煤炭產品的附加值和企業的效益,年銷售收入現已突破300多億元,利潤由過去只有1000多萬元,到去年實現利稅突破百億元,資產超過750億元,企業實力顯著增強。
對于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推動神華寧煤可持續發展,我們要深入學習、全面領會、以學促干、銳意進取、改革創新、率先垂范。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偉大征程中,寧煤集團廣大員工將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八大精神上來,為打造煤電路化特大型綜合能源基地和世界一流企業而努力奮斗。
河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于墨臣: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關鍵是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把大會提出的理論觀點,戰略思想,工作部署體現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將其具體為多元發展、加快發展的有力舉措;轉化為推進外向發展、安全發展、綠色發展的實際成果。
結合十八大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重點做好4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牢牢把握發展機遇期,牢記發展第一要務,建設金源美好家園;二要站在以人為本的高度,樹牢安全發展理念,不斷提升安全發展水平;三是以現有裝置為支撐,加快推進技術升級;四是要改善民生、擴大民利,加速推進和諧企業建設。
員工心聲:
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晉煤天源公司工會女工委副主任馬紅霞:作為全國最大的煤化工產業集團,晉煤集團也制訂有自己的職工收入計劃。相信隨著十八大報告中“雙翻番”目標的提出,企業的計劃也會相應改變。總之,“希望很好,未來很美”,這八個字能夠概括我現在的想法。
企業發展是離不開員工的努力,因此,企業要多想辦法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完善勞動及醫療保險等制度,解除職工后顧之憂,讓我們能夠更安心于工作。此外,可以根據實際條件,建設一些圖書館、健身室等活動場所,為職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鍛煉的條件。
當然,一個企業的發展必須要有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作支撐,因此,企業應該把發展的成果多地用在人才培養上,多舉辦各類技術比武、知識講座等活動,提高員工技術技能,適應企業未來發展需要。
吉林石化公司乙烯廠乙烯車間壓縮崗位內操矯婷婷:從幸福的角度而言,個人收入的不斷增加,是實現幸福的根本保障,只有收入提高了,老百姓才能住得起、吃得好、有錢花,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才能直線飆升。因此,十八大提出的“雙翻番”這個目標非常振奮人心。
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作為一名基層員工,我認為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完成更加繁重的生產任務。企業效益好了,員工收入才能提高,但我們有充足的信心和把握實現收入翻一番。
企業效益日益提升,離不開一線員工的辛苦付出,希望我們的企業在效益增加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基層群體,更好地多為員工謀福利,堅定青年員工扎根于公司的信心和決心,讓廣大員工真正感受到企業發展成果帶來的新變化。
希望我們的企業建立文化教育基地,與各大學院校建立聯系點,對低學歷員工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員工整體素質;希望我們的企業多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努力營造和諧車間,溫馨家園的良好氛圍,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天業集團研究院技術研發人員陳萬銀:作為一線員工,看到十八大提出居民收入翻一番目標后非常高興,也非常期待,但靜下心來,又有些許擔心。因為作為普通的民眾,我們在想到收入翻番的同時,物價是否也會翻番?我們最關心的是在收入翻番的同時能否保證物價的穩定。
員工收入的增長是離不開企業發展成果的惠及,我們希望企業的發展和我們員工的利益密切相關。企業盈利了,我們的收入也能夠得到體現;企業發展遇到了瓶頸,我們也能出一份力。我們更希望,員工是企業的組成元素,和企業的命運息息相關,我們把企業當做家,企業把我們當做家的一份子。
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南充輸氣作業區員工莫文德:近幾年一線員工的收入逐漸提高,與國家良好的經濟形勢密不可分。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實現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實可行,尤其是實現城鄉居民人均翻一番,既體現了民生優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又順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作為石油戰線的老兵,我們看到了希望,也有了動力,工作的干勁更足。